1月26日,A股上市公司海润光伏发布了2016年年度业绩预告,经该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6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亏损额预计为
人民币-3.8亿元至-4.8亿元。据悉,该公司前三季度尚且盈利4528万元,年底却出现亏损,另外,相较2016年的经营业绩,2015年海润光伏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08万元。
海润光伏在产业繁荣的背景下,业绩大变脸着实令人困惑,吸引了市场乃至媒体的广泛关注。媒体相关报道就此提出质疑,认为“海润光伏去年前三季度尚且盈利4528万元,到年底就变成了预亏3.8亿元至4.8亿元”不合理。
对于去年上半年与下半年存在的巨大业绩差距,海润光伏透过公司2016年年度业绩预告作出解释。为了佐证其2016年年度业绩预告的真实性,海润光伏列出了2016年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包括下半年主要产品毛利率发生了大幅下滑;公司调整业务结构,收缩EPC工程总承包业务;下半年美元汇率大幅上升导致汇兑损失激增;去年第四季度单季共形成1.03 亿元汇兑损失等。
海润光伏表示,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我国一类、二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发电每度电补贴分别降低0.1元、0.07元,三类资源区每度电补贴降低0.02元。通知还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执行2016年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业内称之为“630政策”)。在上述政策的刺激和影响下,2016年上半年光伏抢装并网现象出现在了6月30日之前,与以往12月31日之前光伏电站建设与并网高峰所带来的三四季度的行业旺季相比,2016年的行业周期以一、二季度为旺季。在经历了“630抢装潮”后,行业整体呈自然回落,国家能源局统计信息显示,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其中2016年1月份-6月份超过2000万千瓦。
而除上述原因外,海润光伏还表示,去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讨论稿)中,拟对2016年标杆上网电价的削减调整幅度较大,进一步使得第四季度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导致产品销售毛利随之下降。
海润光伏还介绍,2015年公司完成EPC总承包业务量约200MW,2016年因调整业务结构,仅施工完成 30MW左右EPC总承包业务。此外,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美元对人民币调汇汇率从6.6778上升至6.937,导致2016年第四季度单季共形成1.03亿元的汇兑损失。
同时,海润光伏还列举了同业上市公司公开数据,数据显示,国内主要光伏企业在2016年第四季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利润收窄,或者第四季度当季亏损的情况,而这一现象,被海润光伏归咎于政策的影响。
对于财务费用方面,海润光伏也指出,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美元对人民币调汇汇率从6.6778上升至6.937,导致2016年第四季度单季共形成人民币1.03亿的汇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