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由盈转亏,通过二六三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其“翰平事业部”和“VoIP业务及IPTV业务”两项发生的商誉减值合计约4亿元,成为造成亏损的“主力”。
所谓“商誉”,就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支付的超出并购对象资产账面净值的部分。一般来说,这代表着企业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所以,一旦被并购对象产生的收益低于预期,那就代表着发生了“商誉减值”。
2012年3月,二六三发布公告称,拟以总价7365万元收购上海翰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后来成为二六三的翰平事业部)。而当时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31日,翰平网络的净资产为1305.68万元。也就是二六三溢价5.6多并购了上海翰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誉”超6059万元。
更疯狂的是,不到一年,2012年11月,二六三再次发布公告称,经证监会批准,公司拟以8000万美元购买iTalk Global66.67%的股权以及DTMI、iTalkBB Canada和iTalkBB Australia100%的股权。据统计,本次收购价溢价高达23倍,形成的商誉更是高达人民币4.5亿元左右。
当然,后一个收购中,资产转让方签署了较为可观的业绩承诺以及利润补偿协议,但据二六三的定期报告显示,公司2014年净利润约1.19亿元,2015年净利润为5660万元,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36.6万元。随着经营业绩的大幅下滑,潜藏的巨额商誉减值风险终于由暗转明。高达约4亿元的商誉减值,不仅将二六三盈利全部“吃光”,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亏损窟窿,使二六三公司出现了自2010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据悉,二六三的“商誉减值”并非个例,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的2016年业绩预亏报告在“亏损原因”一栏提及商誉减值。就连近期备受关注的山东墨龙业绩变脸,也涉及到商誉减值。
对此,证监会表示将重点关注,加强监管力度,引导市场估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