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招股书称,根据IDC数据库统计,2017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规模预计约为19.8亿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19.9亿台。在全球智能手机方面,2017年市场表现将稳步提升,预计较2016年增长约3.0%,总出货量达约15.2亿部;到2021年总出货量将达约17.4亿部,2017年至2021年可实现约3.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尽管富士康招股书对智能手机行业作出如此乐观的描述,不过最新的销售数据显示,无论是全世界还是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整体出货量并不乐观。2月1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906.4万部,与2017年1月相比下降16.6%。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1月国内上市新机型51款,同比下降19%,其中国产品牌上市新机型45款,同比下降22.4%,国产手机上市新机型占同期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88%。2017年我国手机市场出货量迎来首次下滑,而今年1月出货量持续下降,意味着国内手机市场开始进入饱和期。目前中国手机市场正处于换机时代的疲劳期,手机品牌市场集中度持续升级,手机行业在2018年将全面进入洗牌期。
随着智能手机销量的下滑,富士康未来如何转型,也考验着郭台铭、陈永正等高管的智慧。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富士康在这个时候IPO的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苹果见顶,甚至感觉到全球智能手机的见顶。其实小米提出在香港IPO也是这一个原因,再不IPO,可能就卖不出什么价格了。而IPO如果成功,起码如果真的冬天来了,就可以用补充的弹药熬过。
总的来说,即使富士康顺利上市,背后存在的问题还是不简单,一方面是资本的压力,另一方面,苹果作为富士康的单一最大用户人人皆知,但苹果的生命周期似乎已经到头,另外就是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的智能手机销售数据从去年开始就大跌,今年1月份又是跌了差不多2成,说明苹果的高端、高毛利率策略可能已经在中国企业华为、OV等的冲击下失败,苹果产业链的辉煌时代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