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国外市场如何,国内大部分消费者中意国货,都是因为其“性价比”够高。中国制造,向来与“廉价”标签捆绑出售,“性价比”成了国际竞争中的主打优势。
早期,我国确实是以廉价产品进入国外的市场,但时至今日,我们看到“性价比”的背后,是企业微博的利润空间,并暗示着企业在营销能力和品牌塑造方面的短板。纵观成功的外国品牌它们从来不是凭借“性价比”在国际竞争中傲立潮头。
什么时候,中国制造也可以不单靠“性价比”呢?就电气方面来说,我们能否在科技上战胜其他国家,使高科技高技术成为中国制造的通行证?
其实,继续“性价比”的战略在国内市场也面临现实阻碍。当前中国电气产业发展环境也已经发生变化,中小型企业所掌握的技术都差不多,生产的产品和质量也是大同小异,同时我们的科技不断在更新,国情也有变化,再批量生产原来的产品恐怕很难打开需求。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国电气产品要持续进军欧美和国际市场,就要转换思维。
撕掉性价比的标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一是足够“新”的产品;二是足够“亮”的品牌。
“新”的产品,对于电气行业来说,是新技术,新功能,新突破。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目前我们面临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城市智能化等多方面的挑战。我的产品要跟上需求,走在需求的前端,或者,做行业里的佼佼者,一直保持领先水平,“智能化”“生态化”的新需求下,才可能迎来新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我们急需的是核心技术的突破。缺乏核心技术只能沦为“代工大国”,在引进、模仿的漫长道路之后,中国电气行业依旧面临核心技术不领先的难题。一边是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另一边是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如何针对用户需求,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是电气行业面临的共同考验。
“亮眼”的品牌则是能够让消费者快速记住,达到认同感的,换句话说,你会讲故事吗?在中国和美国科技企业的区别上,PCH International 的创始人兼CEO Liam说:“我不觉得中国公司在研发和工程上比美国公司差,很多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唯一差别是讲故事的能力。”美国人做的东西,即使做得狗屎一样,他也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不屑于跟别人比较;中国人即使非常优秀,由于缺乏自信,潜意思里也会模仿别人的——所以美国即使shit遍地也能成为创新大国,而中国的天才们却互相抄袭统统烂在了地里。
美国某燃气热水器企业用一个“我家的热水器,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故事,俘获了大量中国消费者的“芳心”。在埋头做好功课的同时,如何自信地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也是中国家电企业需要学习的新技能。
过硬的质量,是各国通行证。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说过:“很多中国公司在美国,例如一加和猎豹,普通用户并没有觉察出他们是中国公司,因为只要产品足够优秀,没有人在乎它来自哪里。世界上的好东西每个人都想要,不好的东西无论来自哪里都没有人要。”
被女性们奉为真理的减肥口诀:“管住嘴,迈开腿。”其实稍作修改在我们的行业中依旧实用。“张开嘴,挺起胸,迈开腿!”
靠着奋进务实和“性价比”,中国电气已经走进世界的棋盘,我们期待接下来的新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