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2016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在京举行。论坛重点探讨了中国能源体制革命、“互联网+”智慧能源与商业模式创新、全球天然气发展、中国天然气体制革命与发展战略和政策、中国天然气发展与市场供需形势、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十三五能源“1+14”系列规划年内全落地
记者从大会获悉,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已获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目前正在履行程序,预计很快发布。同时,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的14个能源领域的专项规划进展顺利。电力、水电、风电、煤层气、生物质等六个专项规划已经发布实施,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等三个专项规划即将发布,太阳能等五个专项规划正在抓紧推进,有望于年底前发布实施。
据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透露,“十三五”时期,煤炭消费比重要降低到58%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增量合计约为4.8亿吨标准煤,是煤炭增量的三倍多,清洁、低碳能源将是“十三五”期间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
实现上述目标,首要措施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多措并举解决弃风弃光等问题,努力把三北地区的弃风弃光率控制在5%以内,其他地区基本做到不弃风、不弃光。同时,安全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十三五”期间,全国核电投产约3000万千瓦、开工建设3000万千瓦以上,2020年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常规水电6000万千瓦以上,常规水电规模达到3.4亿千瓦。
同时,要大力推进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特别是针对当下的主体能源煤炭来说,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全面实施散煤的综合治理。逐步推行清洁能源替代民用散煤,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升级改造。”李仰哲
国家级智库力推天然气成主体能源
就天然气而言,主要任务则是扩大消费市场,主要方向是在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替代煤炭,同时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气的调峰电站。
作为部级高端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观点是:“十三五”期间推动能源转型,应把天然气培育成为中国的主体能源之一。“十三五”末,天然气要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0%以上;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达到一次能源消费的15%左右,成为煤炭、石油后的第三大主体能源。
由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等部门编写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6)》白皮书也提出,应尽快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把天然气发展成为中国的主体能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论坛上表示,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还是对未来的一段时间技术变化的预测,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主体能源,这是一个必然,但是恐怕尚需很长的时间。在风电、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难以解决,以及储电动车等关键技术应用成本比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的情况下,客观上需要相当规模的灵活的调解能源与之相匹配。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宏观蓝图中,天然气已被广泛认为是最重要的过渡能源,目前,也只有天然气似乎才能够承担支撑能源转型这个过渡期的,或者是说转换期的特殊的重要任务。”李伟说,“天然气既具有清洁、低碳、高效、优质的特点和资源丰富、成本相对低廉,使用便利的优势,也可与可再生能源形成良性的互补。它是目前中国可以说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潜力,也最能成为大众接受且技术条件较好的清洁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天然气终端销售环节价格过高影响了消费市场的拓展。“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调整价格机制,当然有关方面已经在研究和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李仰哲透露。
本届论坛旨在促进中国天然气大发展和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能源大转型和中国能源革命,搭建一个持续推进中国能源大转型与探索天然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交流沟通平台。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上海期货交易所、清华大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道达尔公司、国际能源署(IEA)、国际能源论坛(IEF)等机构的国内外专家及媒体代表共计300多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