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电力企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月22日,有35家上市电企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预减和略减的电企有16家,亏损的有3家,预警比例超过50%。比如大唐发电预计亏损25亿元至28亿元;新能泰山预计亏损6800万元至7800万元;甘肃电投预计亏损9000万元至1.10亿元,此外,还有通宝能源、哈投股份、漳泽电力等公司也都预计公司2016年业绩将出现预减。
这些电力企业之所以会出现亏损,导致业绩不如人意,主要是因为煤价大幅反弹,成本增加;此外,火电过剩严重,利用小时数也创下新低,不少机组都处于未开工状态。而且,到了2017年,形势也将进一步恶化,更加不容乐观。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16-2017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电力消费需求增长将比2016年有所放缓;同时,全年新增装机略超1亿千瓦,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5亿千瓦左右,导致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相对过剩,火电设备利用小时预计降至4000小时左右,进一步压缩了煤电企业的效益,企业生产经营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对此,电力企业也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2017年继续亏损或将成为“板上钉钉”之事。那如何才能摆脱困境?中国国电集团董事长乔保平表示,可以学习和借鉴煤炭企业的做法,抱团取暖,携手“过冬”。
在去年,为了摆脱发展困境,煤炭企业依靠加强自律,协调行动,联合限产等方式,加大互保力度,使得煤价在不到10个月时间内涨幅高达 60%,基本上解决了问题,实现了盈利。而今年,电力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发展困境,所以,也应该像煤炭企业那样加强行业自律,加强产业协同,同时增强忧患意识,不搞盲目竞争,唯有如此,才能摆脱困境,迎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