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频繁下发文件,严控煤电新增产能,要求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控制在11亿千瓦内。目前已有11省公布了煤电产能控制方案,共计将把1亿千瓦装机建设延缓至“十四五”期间进行建设,煤电管控政策力度远超预期。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煤电防范化解产能过剩风险的任务目标,提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出空间。
报告中,重点任务第一条是“2017年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据业内人士估算其中500-1000万千瓦为淘汰落后产能,其余部分为停建、缓建产能。预计2017年煤电新增装机增速将降至3.7%,装机增速超过用电量增速的情况出现反转,机组利用率下滑趋势出现改善拐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5000万千瓦是一个很大的数据,英国、法国全国电力装机也就是七八千万千瓦。而中国整个电力装机去年年底已经达到15亿千瓦,产能相对富余,特别是小煤电会带来污染,成为了去产能的新领域。因此,要像钢铁煤炭行业一样,把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取得预期成效。
我国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工作在去年就已经全面展开,国家建立了煤电建设红色预警机制。按照“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的工作思路,淘汰落后煤电机组500万千瓦,取消了1240万千瓦不具备建设条件的煤电项目,暂缓核准了部分省区除民生热电外的自用煤电项目。当年实际投产煤电装机4300万千瓦,比2015年减少了1600万千瓦。
即便如此,煤电面临的状况依旧严峻。
虽然国家从去年开始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来减少新增煤电,但如不能及时发现现役和已批煤电厂面临的资产搁浅风险,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损害电厂偿还巨额负债的能力,并最终会导致纳税人和电力用户消化这些搁浅资产这样的后果。
煤电行业的情况不容乐观。从2008到2015年之间,行业资产亏损达到了138亿人民币。其次,发电公司对短期债务(流动负债)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市场状况迅速恶化,这可能会导致额外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并且多年以来,利润率在持续下降,从1995年的23%降到了2015年的9%。
宁吉喆指出,煤电今年采取多种方式去产能,包括淘汰、重组、改造等方式。结合政策背景,申万宏源研报认为兼并重组或许是煤电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