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国家颁布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开展分时租赁使用。这项政策暖风便是《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由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尽管该《指导意见》中对共享汽车的适用范围和押金等做了相关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共享汽车仍将经历不确定之痛,不断探索前行。
搭上政策顺风快车 共享汽车面临不确定之痛
早在2015年,共享汽车就在国内得到关注,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贴下,共享汽车的产量也迅速增加。再加上2016年,共享单车带动了国内的共享经济,共享汽车的市场也逐步扩大。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有三百七十家经营共享汽车的公司完成注册。另外,传统汽车租赁公司也想在新能源汽车补贴中分得一杯羹,也纷纷加入共享汽车这块领域。
相关人士表示,虽然共享汽车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但是始终没有发展起来。目前,共享汽车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运营共享汽车的企业仍需加倍努力,不断探索。
共享汽车的运营商表示,共享汽车想要获得平稳快速发展,至少需要跨越三道坎:
首先是充电坎。对于共享汽车来讲,一定要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等充电设施的完善影响到分时租赁汽车的发展。现阶段充电桩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虽然充电桩数量增加,但其分布区域与用车分布区域不重叠。另外是一些充电桩设备相对老旧,需要更新升级。
其次是停车坎。根据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大约为1∶0.8,二三线城市大约为1∶0.5。由此来看,共享汽车的停车缺口相当严重。再加上这种分时租赁汽车只能停靠在公共停车场,但由于公共停车场的位置有限,停车难问题亟待解决。
第三是盈利坎。成本居高不下是共享汽车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共享汽车的车辆折旧成本、停车和调度成本以及其他运营成本总和大多情况超过了企业的收入,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只有解决好这些不确定之痛,打好发展共享汽车的基石,才能在国内得获得更好地发展,给国民的出行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