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湾面板产值恢复成长,为2013年以来首见,工研院IEK初估2017年面板产值上看8980亿元,年增10.6%。展望2018年,面板产业景气将从高峰走向平稳,IEKCQM预测台湾面板产业产值年增率将持平,成长率约-1.7%~1.0%。
IEK经理林泽民指出,2002年至今,面板经过7个液晶循环,这一波循环的高峰已经在今年出现,2018年成长将会趋缓。虽然明年第2季京东方10.5代厂将投产,但一般预料真正放量时间点可能落在2019年,再加上明年全球三大区域景气都还在往上走,大环境有利,面板景气不会太差。
群创行动产品中心总处长杨秋莲表示,2017年是面板大好年,2018年虽然不会大幅成长,但也是平稳的一年。虽然电视面板价格在第2季开始松动,影响产业获利,所幸台湾面板厂产能调整灵活,下半年电视少做一点、缺货的中小尺寸面板多做一点,一样可以维持营收与获利。
此外,群创也积极在营运模式求变、并且拓展新市场、新商机。杨秋莲表示,今年群创跨足电视整机组装,往下游垂直整合。此外,群创积极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很早,目前是欧洲一线车厂的供应商,也供货给特斯拉等知名电动车厂。另外新市场发展也是一个方向,响应政府南向政策,群创跟随鸿海集团脚步,正在布局东南亚市场。
林泽民表示,目前确定兴建的10.5代厂有4座,再加上规划中更是高达8~9座,如果这些产能都开出,预期2020年供过于求的比率将高达两成。届时将带动产能淘汰潮,也就是高阶技术淘汰低阶、生产效率(智慧制造)快的打败慢的,以及软(软性显示器)吃掉硬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产能将成为包袱。
台湾面板厂近年来积极转型耕耘车载、航太与医疗等利基产品,今年前3季利基型产品占中小尺寸面板营收比重已经达到60%,算是站稳一只脚。
林泽民认为,2018年后大尺寸面板供过于求为常态,台湾面板厂必须强化智慧制造系统整合、发展利基型产品、提升整体附加价值,才能跳脱景气影响,稳定获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