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合肥供电公司组织编写的《合肥市城市供电专项规划(2016-2020)》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记者获悉,“十三五”期间,合肥电网将在现有220千伏“日”字环网的传统结构基础上,打通多条外部向内部输电的220千伏电力通道,形成更为安全稳定可靠的“多环多联络”主网结构,有力支撑合肥市“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助力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
全社会用电量十年增长1.6倍
近年来,随着合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用电量出现不断攀升趋势,2006年全年这一数字仅为93.55亿千瓦时,至2015年已达243.26千瓦时,十年增长1.6倍。
分产业来看,十年来,合肥地区第一产业用电量由1.75亿度增加到2.01亿度,年均增速为1.4%,增速较小,用电基本稳定;第二产业用电量由50.62亿度,增加到137.86亿度,年均增速为10.5%,这也反映出近十年来我市工业发展均保持较快增速;第三产业用电量由2006年的6.60亿度增加到61.15亿度,年均增速为13.9%,发展同样迅猛。
而根据预测,至“十三五”末的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继续攀升至380亿千瓦时。
新扩建80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据了解,合肥电网为典型受端系统,一半以上电力通过3座500千伏
变电站及15条220千伏线路从淮南、六安、安庆、马鞍山方向受入,而供电范围覆盖市区、巢湖市、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庐江县761万人口、325万电力客户。
根据《规划》,至2020年,合肥电网将形成均衡分布的五座500千伏变电站——肥西变、长临河变、肥南变、肥北变和金牛变,进而形成“C”字形主网架。
据悉,未来五年全市将新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80座,新增变电容量1807万千伏安,线路1944公里,构建契合合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电网空间新格局,形成配置合理、容量富裕、安全高效的电网系统,保障重要的供电设施用地和廊道空间得到有效控制。
合肥电网更加安全稳定可靠
此次《规划》首次提出了“多环互联、分片供电”的创新理念。
据了解,目前合肥市现有220千伏公用变电站30座、主变58台、变电总容量10800兆伏安,110千伏公用变电站100座、主变194台、变电总容量9938兆伏安,220千伏电网网架结构为“日”字环网。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将在现有220千伏“日”字环网的传统结构基础上,打通多条外部向内部输电的220千伏电力通道,将原有“日”字环拆解,形成更为安全稳定可靠的“多环多联络”主网结构。
据悉,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保障发展迅猛的主城区供电安全,而且进一步适应了合肥市未来城市多中心、多组团空间发展模式的供电要求,最终形成内外呼应的供电模式,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满足未来城市中心区功能更新的电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