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通过无线连接充电器与用电装置来进行电力传输,虽然是自动化流程控制,无需人力,但是充电效率低、成本高还需要车企配合,早些时候人们只是想想,这个话题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论点。
但是看到了这么多大企业纷纷投向了无线充电技术,对于标准的制定也有了规划,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不是即将要苏醒了呢?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
什么是无线充电技术
所谓无线充电,顾名思义就是不用连接线进行电力传输,看似只是少了几根线,其实里面的系统工序不是那么简单。无线充电又称作非接触式充电,一般包含一个充电板和一个适配器,适配器是安装在汽车底部,而充电板是与电源相连,由供电设备将能量传输到适配器,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
无线充电的发展历程
早在1890年,物理学家兼电气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就开始了无线输电试验,实现交流发电,他的想法很大胆,想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能量传播和获取,但是由于世界的不兼容性,他的想法并未得到实现;
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他们把共振运用到电磁波的传输上而成功“抓住”了电磁波的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了为一个两米外的60瓦灯泡供电。
2014年,电脑厂商戴尔加入A4WP阵营,对戴尔等电脑厂商的笔记本进行充电。
近两年,随着电动汽车发展的持续火热,大家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寄予了很大希望,特斯拉很早就在电动汽车发售并装配了无线充电装置,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研究团队日前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方面也获得重大进展。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还在持续进行中!无线充电有哪些优势?
无线充电技术的分类及原理
目前主要分为三大类:电磁辐射式充电、电磁感应式充电、电磁谐振式充电。
表无线充电的原理与优缺点国内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又有多少?
2016年8月24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研讨暨标准制定启动仪式于在深圳召开,正式启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特殊要求》、《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等三项国家标准的制定。
这是自2016年5月美国标准化组织SAE正式发布的第一个插电式混动车以及纯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的行业标准-SAETIRJ2954之后,中国自己的无线充电标准。
这三项标准的制定无疑在无线充电技术上起到了深远的意义,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状况?
先来介绍一款国产的,比亚迪在2005年12月申请了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WAVE无线充电垫是他们研制的无线充电装置。
2009年7月,日产与昭和飞行机公司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其传输距离为100mm左右,传输效率可达90%;
长野日本无线公司于2009年8月宣布开发出了基于磁共振的充电系统;
三菱重工也开发出了一种微波式无线充电系统,成本低但是传输效率较低;
沃尔沃在2012年启动了“电网道路系统”的项目,研制道路无线充电系统;
高通在2015年的FormulaE电动方程式锦标赛上,亮相了本公司Halo无线汽车充电技术;
2015年2月,中兴计划启用35亿元来研发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目前中兴的无线供电系统是通过非接触的电磁感应方式进行电力传输。
特斯拉于今年2月下旬称从4月开始,出售无线充电装置“免插充电系统”,这种无线充电装置可适用于所有特斯拉品牌车型;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发明一种无线充电系统,20千瓦可以达90%的充电效率,充电速度可达插电式电动汽车设备的3倍。目前正在将这一技术整合到丰田汽车中。奥迪将推出电动汽车A9e-tron,计划加入无线充电功能。
2014年9月,湖北襄阳开始试点无线充电公交线路,线路全长20公里,沿途30个停靠站点。与其他天然气公交相比,601路公交不仅省下了60%的能源成本,还大大节约了时间。
2015年02月02日,四川省成都市“无线充电社区巴士”开始试跑。和传统的电动车充电不同的是,它可以随充随走,等乘客的过程中就把电充了,不用去专门的充电站,更加的方便。
8月23日,上海国际充电桩博览会正式开幕,记者访问多家参展商后发现了本次展会唯一一家展出汽车无线充电桩的企业--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据了解,此次展出的无线充电桩是在前期6.6kW的基础上,针对SAE发布的最新标准而推出的全新一代无线充电桩。功率可达到7.7kW,平均传输效率达到92%以上,与有线充电桩效率基本持平,传输距离可达到200mm,充电效率和传输距离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这款电动汽车充电时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实时掌握新能源汽车操作和控制。从技术成熟程度上来看,已经满足商用化的需求。
可以看出,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关注并研发无线充电技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能够成熟的用在电动汽车。
由于无线充电桩尚未完全普及,目前仍有人对无线充电的辐射问题持怀疑态度。而中惠创智展会负责人表示,中惠创智的无线充电设施早已通过EMF电磁辐射检测,车内、车前、车头位置测试结果比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1998和ICNIRP2010标准给出的安全限值27μT分别低409倍、138倍和3.8倍,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
行业标准相继发布,无线充电大门逐渐敞开
今年5月底,SAE发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后,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业界引起广泛热议。
在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基础技术研究后,中国自己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也正式起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8月24日召开《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国家标准制定启动会》,此次会议邀请到了中兴新能源、中惠创智等无线充电技术领域领先者共同参与,一同进行标准编制。而这次国家标准的制定将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提供导向作用,并加强行业管理与指导,进一步推动无线充电桩的普及和应用,助力新能源汽车步入无线充电的时代。
无线充电是电动汽车智能化发展道路上的基础技术,受到各国科技界、汽车产业界所重视。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在2015年8月发布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通用要求,其通信要求、磁场无线充电技术要求两部分正在制定中,预计2017年发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制定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互操作性及安全要求相关标准。2016年5月美国标准化组织SAE正式发布了其第一个插电式混动车以及纯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的行业标准-SAE TIR J2954,该标准旨在为插电式混动车以及纯电动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制定规范,包括通用、福特、丰田等11家主机厂、4家商用车、14家零部件企业支持J2954规范。该标准一经发布,便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业界引起广泛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