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张闪亮名片,从亚洲到非洲、欧洲、南美洲……如今三峡集团海外业务已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源项目投资、电站管理运营、在建工程承包和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等各类项目达到80多个。“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坚定,“三峡品牌”也越来越闪亮。
建设质量过硬的高标准工程,为“三峡品牌”增光添彩
作为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长期存在电力短缺问题。数据显示,在2015年6月,该国电力缺口超过6000兆瓦。
为改善当地电力紧缺状况,推动经济发展,三峡集团投资了巴基斯坦第一风电(以下简称“巴风一期”项目)、二期风电、卡洛特水电等工程项目。
“巴风一期”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塔塔专区贾姆皮尔地区,总投资1.3亿美元,总装机容量49.5兆瓦,于2013年1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11月25日正式进入商业运行。这项年基准发电量1.387亿千瓦时的风力发电工程,因其是三峡集团在巴投资的首个风电项目而备受关注,更因其建设标准高、供电能力强而吸引了世界目光。
机组建设完成后,必须通过试运行才能正式投运。巴基斯坦电网对于试运行有着严格的要求:168小时,其间全部机组必须保证可利用率达到85%以上,否则将重新开始计算试运行期。事实上,风机在试运行阶段,由于机组刚刚经过调试,其可利用率水平无法与正常情况相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峡集团和参建各方顶住压力,实现了33台风机一次性通过168小时试运行的严格考核。在试运行期间,全场设备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9.77%,大幅超过巴基斯坦电网的考核要求。
提前近两个月并网发电,为当地4万缺电百姓提供生产生活用电,足以满足一座中型城镇的用电需求,这创下了巴基斯坦风电开发项目中施工期最短且唯一实现提前发电的纪录。
长期安全运行是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作为负责任的中国央企,三峡集团不仅致力于将每个项目打造成质量过硬、技术先进的优质工程,还高度关注并切实做好电站的移交、运营和管理。这既在项目所在国树立了口碑,赢得了信任,也为中国水电企业在海外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千年大计,质量第一。从三峡工程开始,三峡集团对于工程质量的追求,已经深植于其发展理念之中。三峡集团董事长卢纯曾多次表示:“水电开发是山河的再造、社会的重建。要高质量、高标准建好每一个工程,不能有丝毫懈怠。”
保护生态,关注民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设“友好工程”
“我们开发水电就是为了让百姓受益,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卢纯说,三峡集团建设的每一个项目都不应是单纯意义上的工程建筑,更应该是扶贫助困、造福一方的友好工程。
友好工程关注环境友好。
“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是三峡集团建企以来,一直秉持的可持续开发理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内涵,在海外建设中也始终如一。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项目因其所处地理位置与注资形式相对特殊,相关环境保护工作标准高、要求严。三峡集团在将其打造成生态工程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其中,仅“水环境保护工程”中的“生产废(污)水”一项,就采用了DH高效(旋流)污水净化器、中和沉淀法、隔油+沉淀处理、A/O地埋式成套生活污水处理等多项世界一流的环保设备和措施。
三峡集团在苏丹建设的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项目,利用已建成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合格的污水用于农田、营地绿化区的灌溉,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避免河水受到污染。在项目现场附近还建造了一片中苏友谊树林,有效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
友好工程注重改善民生。
提供稳定就业。卡洛特项目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水电项目,在项目建设期预计可为当地提供2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