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将“机器换人”和“智能制造”两个概念混淆。然而机器换人只解决了效率与成本的问题,所沿袭的仍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传统思路,只是实现了自动制造,而非智能制造。
真正的未来制造,或者说智能制造,一定是可以满足人类个性化需求的制造。
机器换人和智能制造的区别在哪里,最明显的是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以前人买衣服都是手工作坊,量身定做,环肥燕瘦,慢工出细活,总有一款适合你,可是工业化时代,就那么几个尺码,就那么几套版型,大家都在迁就。
商场买的衣服要么领口窄一节、要么袖子长一寸,胖子买件宽松衣服、长脚买双大鞋都是奢望,多少人只能“将就”?
工厂取代手工作坊,带来了极丰富的工业产品, 机器加快了工作效率,帮助企业产品的大量生产,而缺失了数据的收集与反馈。机器换人,换掉了不合理的流水线安排,但却粗暴地抹平了人与人的差异,传统制造业无暇顾及个性化的长尾需求。
这是传统制造业的“原罪”。
机器的发展帮助我们迅速推动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生活水平有极大的提高,但是,机器换人如果没有数据,也只能是传统的制造业!我想智能制造应该能像手工匠人一样迅速地获得我们的个人数据,提供定制服务。
数据收集技术的普及,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让传统工业站上了一个更广阔、更精细、更个性化的空间。
今年上半年,杭州的先临公司研发了一款能快速采集人体数据的3D扫描仪。这款扫描仪由安装于暗棚的8台照相机组成。扫描时,身着特制紧身衣的个人站在棚内,“咔嚓”1秒钟,人体各项数据就被采集了。半分钟后,电脑就能解析出二十多个数据并上传至平台。该公司正在和一家西服生产商协商合作,准备在全国各大城市投入5000辆移动扫描卡车,在人流密集的街头为客户采集数据,然后推出个性化的订制西服。
正如人人都有自己的基因,人人都有自己的数据。数据也是细微差别的放大镜。数据越精细,越能凸显人与人的细微差别。数据越精细,越能体现制造水平的高低。
所以,不是换上机器,就能迎来智能时代。只要我们的制造业还视众人为一人,它就还是传统的制造业,未来的制造将更尊重人的差异性。个性化制造,才是真正的“未来制造”。相比于机器换人在大工业生产时代的最后绝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人有千万面,需求千万种。可以想象,人类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犹如隐藏在海底的冰山,非常巨大,只不过受制于上百年传统制造的局限,它一直被静静地压抑在海面之下。随着个性化数据采集的出现,个性化消费的需求将会大规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