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增资、扩产相比,在储能市场的细分领域,领域外的主营林木的企业跨界进入电池材料,领域内的电池材料企业跨界做电动汽车,如今这种跨界现象在储能市场并不新鲜。
但是跨界真的能如愿分得一杯羹吗?
跨界企业辛苦自知
近日,媒体报道过的跨界“失利”的企业并不少见。
6月份,金莱特的上半年业绩预减公告显示,预计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约为300万-1186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90%至-60%。而在今年的一季报中,金莱特曾预计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预计在-30%至10%之间,对应预计实现的净利润约为2086万-3278万元。由此可见,公司的中报业绩相较此前的预测出现了很大的下滑。
按照公司的表述,让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最终导致公司净利润出现超预期下滑的原因在于最后一个,即“报告期内公司终止对控股子公司浙江安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导致投资失败,影响公司净利润”。金莱特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坦言,投资锂电池公司失败,确实会对公司合并后的净
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多氟多在2014年前后就宣称要在2015年实现整车生产,在2018年要实现10万辆左右产销量。但近日业内频频传出红星汽车已经停止生产新能源车的消息,并指出原因在于“认识到造车难度过大”。9月29日,媒体记者致电多氟多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红星汽车项目没有中止,目前正处于生产线升级改造当中。
事实的真实情况目前还不得而知。但造车难度的大小,确实是许多零部件商在进入该行业后发现出现巨大偏差的最关键事实。国内一家互联网造车企业高层曾对记者表示,许多企业都小看了造车的难度。
产能过剩产业难受
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影响,我国的动力电池迎来了大发展,各路企业也开始进入电池制造领域。新鲜血液的加入有利于市场的优胜略汰,但是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及产能的过剩也为行业发展埋下了隐患。
有报道显示,当前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近170家,但真正满足下游企业技术要求,能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却不足10家。那么,其余的160家是什么情况?
据电池行业内部人士预测,今年动力电池产能或达60GWh,但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12.72GWh,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预测今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超26GWh。如此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供需关系在经历短暂的平衡之后将迅速转变为产能过剩。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谈造车时曾表示,制造业不是讲故事,讲故事是讲不出一个制造业来的,一定要脚踏实地。北极星储能网温馨提示,市场经营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跨界经营请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对经营风险进行必要的管控,以免伤人伤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