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6.0%;其中,采矿业下降0.9%,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2%。11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6.2%;其中,采矿业下降2.9%,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
全社会用电量情况
1-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3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0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
1-11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10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用电量38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第三产业用电量7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4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
1-11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374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4%和2.2%。
分省份看,1-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0%)的省份依次为:西藏(21.1%)、新疆(12.6%)、陕西(9.6%)、安徽(9.6%)、江西(9.4%)、浙江(8.6%)、北京(7.2%)、江苏(6.9%)、上海(6.5%)、湖北(6.5%)、福建(6.2%)、海南(5.9%)、广东(5.8%)、贵州(5.2%)和四川(5.0%)。
电力建设情况
1-11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689亿元,其中水电482亿元、火电928亿元、核电386亿元、风电685亿元。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8557万千瓦,其中水电897万千瓦、火电3345万千瓦、核电720万千瓦、风电1201万千瓦。电网工程完成投资4768亿元,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1447万千伏安、线路长度30544千米。
13日,国家发改委举行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指出,前11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96%,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4.24个百分点。相比前10个月,前11个月的用电量增速环比提升了0.16个百分点。
这与三产和居民用电快速增长有关。今年前11个月,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16%、2.62%、11.66%和11.43%,增速同比分别回升2.19个、3.74个、4.33个和6.70个百分点。
赵辰昕解读称,从用电结构看,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继续大于第二产业。前11个月,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合计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影响度达到42.52%,高于第二产业的38.23%,用电结构继续优化。三产用电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5.38%,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同比增长9.99%,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12.84%。
从发电情况看,入冬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优化电力运行方式,增加清洁能源发电比例,减少弃水弃风弃光,水电发电量11月同比增长2.6%,由连续两个月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初步统计,1至11月全国水电、核电、风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94%、23.87%和30.30%。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今年四季度气温因素对用电的影响比三季度有所减弱,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比三季度有所回落;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左右,其中气温因素拉高全年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明显超过预期,也导致全年用电增速明显超过预期。预计全年新增装机1.2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7000万千瓦,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6.4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至36.5%左右。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相对过剩,迎峰度冬期间部分地区电煤供应可能出现偏紧甚至紧张局面。预计全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降至4150个小时左右,加之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下调、部分省份电力用户直接交易降价幅度较大、电煤价格急剧上涨,煤电企业效益被严重压缩,部分大型发电集团煤电已出现整体亏损,企业生产经营正面临严峻困难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