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聚焦
成德绵等多地力推先进制造
12月22日10时,随着绵阳华瑞汽车第67797辆整车下线,绵阳市实现整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万辆,标志着绵阳市汽车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预计2016年全年产值突破180亿元。
在绵阳,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突破口。“‘十三五’期间,绵阳市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总成、重点领域乘用车、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专用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绵阳市经信委主任韩晓清介绍道。
11月,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考察和评估。成都市更预计,2016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将分别提升至31%、43%。
在德阳,智能制造也已经初见成效。1-11月,德阳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产业户数为231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高于全市工业增速5.5个百分点。目前,德阳市的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国内新增已投运的14座百万千瓦核电站,有12座是德阳制造。
除了成都、绵阳、德阳以外,自贡、宜宾等四川重要工业城市也纷纷将智能制造列为了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促进四川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政策发力
四川省经信委制订“1+24”规划体系
事实上,目前四川省经信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先进制造强省建设。四川省经信委规划与产业政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经信委已经把研究编制工业领域的总规、子规和区域规划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做到中长期规划与当前重点任务的有效衔接,确立了“1+24”的规划体系,研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
去年,全省21个市州全部建成全光市州,在全国率先告别“传统铜缆程控交换通信”。同时,四川还及时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支持省内制造业发展基础和特色突出的成都、绵阳等城市,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优质产业生态环境。在互联网+制造业方面,去年以来确定了17家企业作为全省首批“互联网+”制造示范企业,并明确各企业的示范方向和项目。
目前,先进制造强省建设成效初现。四川省经信委预计,2016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将增长1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超1.6万亿元、增长10%以上。其中,预计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医药产业产值增长15%左右,信息安全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并且,据初步测算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长将达7.9%,其中传统存量贡献4个百分点,新投产项目和新增企业贡献3.9个百分点,在全年的增长中新动能贡献近50%。
业内视点
智能制造成为四川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因为智能制造必将成为四川经济增长新动能之一。
四川长虹的“彩电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四川省唯一入围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项目,并成功获批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在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潘晓勇看来,智能制造的目的就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前的传统竞争依靠人工成本低,但现在已经没有竞争力了,这就倒逼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智能制造。”潘晓勇表示,尽管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四川智能制造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智能制造是一大趋势,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能。
西门子工业软件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方志刚则表示,经过几年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4.0灌输概念的阶段已经过去,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进行落地实践。“成都很多汽车制造和飞机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非常高,有条件的企业正在向工业4.0迈进。”方志刚说,以西门子为例,西门子就将数字化工厂放在了成都,并希望打造成一个智能制造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