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仅是在1月份就有7个央企挂牌转让水电股权,比如国电东北转让林口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挂牌价23019.58万元;国电广西转让广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85%股权及对标的企业债权,挂牌价5800万元;华能转让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觉巴水电厂整体权益,挂牌价38647.75万元;华能转让果多水电有限公司51%股权,挂牌价38279.07万元;桂冠电力转让福建安丰水电66%股权,挂牌价2207万元……
在2月份,也有不少央企继续“甩卖”水电资产,一时间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为何要“甩卖”?经过对这些水电资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被甩卖的水电项目大多都是不良资产,负债情况较为严重。比如大唐襄阳运营的新集水电站项目在2009年便开始进行前期施工准备,可将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一过程中,尽管多次传出即将开工的消息,但截至到目前为止,项目建设仍处于遥遥无期的状态。为此,大唐在综合考虑后,认为该水电项目收益低,进而决定将公司股份予以出售,转让持有的大唐襄阳水电有限公司51%的股份。
还有国电丹江水电也是如此,负债严重。2014年国电丹江水电营业收入0元,净利润0元,负债总计36840.24万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国电丹江水电净利润亏损5107.02万元,负债总计48620.66万元,资产减值19419.6万元。经过一番考虑后,国电陕西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决定转让持有的国电丹江水电100%股权及42919.87万元债权,挂牌价格2.1亿元。
在短短两月时间内,就有如此之多的水电资产被“甩卖”,足以说明水电项目负债已经严重到了何种地步。据一名业内人士表示,水电站项目的投资、开发和运营都是有负债的,一般是业主方占负债20%-30%,银行配套融资承担70%-80%的负债。而以前,央企为了比规模、上政绩,到处跑马圈地大量收购水电项目以扩大规模,但事实上,很多收购的水电项目成本、管理成本都很高,导致收益率很低,有些水电项目的收益只有2%-3%,甚至于有些水电项目还处于亏损状况。
为此,出于效益方面的考虑,几大央企就有了处置这些不良资产的想法,并付诸实践;不过,也有些水电资产被“甩卖”,是因为在收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尽早剥离可以避免更多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