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提升水电“走出去”的质量,加快我国水电技术、标准、装备“走出去”,尤其是深化与孟印缅巴尼等重点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河流规划及其梯级的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开工建设。
借助“一带一路”良好机遇,我国水电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海外投资水电项目的成绩值得期待。
“走出去”四年增速三倍
目前,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国水电工程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并与80多个国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中国水电“名片”震撼着世界。
国际河流组织201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四年时间,中国企业参与了300多个水坝项目,数量正以三倍的速度增长。其中大部分水坝项目分布在东南亚,并逐步拓展到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亚(特别是巴基斯坦)。
中国企业的脚步之所以迈向非洲、南美洲,是因为这两大洲水电开发程度低于国际水电装机开发25%的平均值,只有24%和8%。因此,水电发展的巨大潜力,为中国水电企业及全产业链“走出去”提供了契机。
“从五年多的发展来看,三峡国际已经成长为总资产近千亿元,海外投资发电装机超过千万千瓦,业务覆盖欧美亚非四大洲的国际公司。”三峡国际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国俊日前表示。
一个令人自豪的细节是,在面值2万的几内亚法郎纸币上,印着由三峡集团所属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的几内亚最大在建工程凯乐塔水电站的效果图。而三峡集团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多个水电项目。
“目前中国电建在全球101个国家设立有173个驻外机构,在11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业务,在89个国家执行1207项工程总承包或施工承包类项目合同,在建合同总金额达6873亿元人民币。”中国电建集团新闻中心主任孙建立对本报记者说。
“我们海外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合同总额超过2000亿元,已开工的超过400亿元。截至2016年上半年,中国电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水电项目70余项,合同总额360亿元。”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观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