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多地发生的严重雾霾,让环保再次成了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去年工作情况时,称清醒地意识到“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治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并在2017年工作任务中表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今年是2013年开始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年,是各地交出3年治霾成绩单的最后期限。
大气十条明确规定,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要分别实现下降25%、20%和15%左右,其中北京PM2.5年均浓度降至每立方米60微克。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隽辉/摄
“卓有成效”的背后仍藏问题
3月9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公开表示,大气十条实施3年以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74个重点城市的大气质量得到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30%以上,优良天数比例在上升,重污染发生频次明显降低。但他同时承认,冬季供暖造成的大气污染改善程度并不多,这是目前雾霾治理的难点和热点,针对冬季污染的防控措施还要加强。
据统计,2016年北京PM2.5浓度是7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9.9%,是北京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对于大气十条实施以来的治霾成效,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科所所长高吉喜给予了肯定。
他认为,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整体环境监管力度大大加强,监管方式也更科学有效。“力度大体现在哪里?不管是中央巡视还是发生重污染天气,环保部都会派出多个督察组,进行具体督查,监管方式也采取了新措施,如通过对企业的用电量、煤炭消耗等指标的观察,来判断这些企业到底有没有停工。”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多个批次先后到多个省(区、市)督察进驻。
就在前不久,陈吉宁率调查组前去河北保定市暗访调查。“他们什么时候到的保定我们都不知道,下午知道后,也不让我们陪同,晚上就跟我们开会反映问题,要求对问题立刻整改。”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市委书记聂瑞平告诉记者。
“整体数据的下降,说明治理的总路径和方向是对的,科学有效。”高吉喜说,“但这个冬天发生的几次重污染天气,让公众质疑空气治理到底是否有效”。
今年1月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陕西省一度有60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及以上预警,其中31个城市维持红色预警。
聂瑞平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坦言,保定市这个冬天的空气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出现了明显下滑。
对今年冬天出现的断崖式空气质量下滑,高吉喜解释道:“从科学上讲,大气有一定的环境容量,这个容量会随着季节更替发生变化,到了冬季,空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气象条件不利,大气的环境容量大幅缩小。所以尽管总的污染物排放量在下降,但由于气象条件所带来的环境容量减少更多,导致出现严重雾霾,大家才感觉治理成效不明显。但这不能否定总体治理的成效。”
“一到冬季就频繁雾霾,主要出现在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北方地区。”高吉喜认为,这说明总的污染排放量依然处于过高水平,而且还与冬季的取暖用煤密切相关。
“入冬后,京津冀取暖用煤大幅增加,且很多烧的都是散煤,散煤单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量,要比电厂排放多得多,这么大量的煤炭排放,必然增加空气的负荷。”高吉喜说。
大考将至:硬着头皮也要做
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市长耿彦波如今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先点开天气气象网站,看当天太原的空气质量数据。“去年12月我们的成绩不好。”耿彦波直言。
打开网上的污染地图,除当日数据以外,还有月排行、年排行。“如果通过监测发现一些地方的数据有问题,就马上派人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耿彦波称,去年太原市近17万辆出租车全部置换成了纯电动车。“这在全国还是首个尝试,也是我们的决心。”
山西是煤炭大省。“燃煤在农村的置换,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太原大概有380多个村庄,烧的都是散煤。”耿彦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