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认为,“煤价破六百”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其一,煤炭供需持续宽松
需求方面,下游六大电厂日耗止涨回落,合计日均耗煤量跌破60万吨至58.5万吨,较上周期减少3.7万吨;电厂日均库存增至1162.9万吨,日均存煤天数即将突破20天水平。近期产地产能得到释放,煤炭市场供给环境相对宽松,而且随着长协煤履约率的提高,下游以长协煤采购为主,市场对煤价继续持看跌预期。
其二,产能不断释放,港口库存不断走高
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监测数据,截至5月8日,秦港库存570.5万吨。产地产能充分释放,铁路到车较充足,神华、中煤等大企业及中小企业调入量增加,秦港日均调入量较上周期上涨4.6万吨,港口库存持续上涨。
另外,国投曹妃甸港,铁路卸车恢复正常,日均调入量较上周期增加1.3万吨,港存平稳上行。截至5月8日,国投曹妃甸港存较上周同期基本持平;京唐港(包括京唐老港、国投京唐港、京唐港36-40码头)存煤合计423.9万吨,较上周同期上涨50.1万吨。
其三,进口煤冲击作用持续显现
2017年4月我国进口煤及褐煤2478万吨,月环比增加269万吨,同比增幅达31.8%;1-4 MATch 月我国累计进口煤及褐煤8949万吨,同比增长33.2%。 进口煤的大量到岸置换了下游采购需求,而持续回落的进口煤价格也对国内煤价连续施压。
针对煤价上涨采取的措施等对煤价的影响
自今年3月初开始,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国内动力煤价格上涨和高位运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已经使得市场预期发生重要改变,并且是导致近一个多月以来国内动力煤价格不断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动力煤价格仍将呈现弱势下行的态势。
五月底煤价将跌至合理区间
随着北方取暖季节的结束和雨季的到来,南方水电开始恢复,促使火电利用小时下降,电厂耗煤量下降,存煤出现上升。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沿海六大电厂存煤合计升至1166万吨,较4月27日增加了77万吨。由于电厂日耗有所下降,存煤可用天数升至19天,较4月27日的可用天数增加了2天。浙能、上电、粤电、国电、大唐、华能六大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分别为12、14、28、18、20、21天,全部升至警戒线以上水平。
在电厂库存回升、需求偏弱、进口增加、水电恢复的情况下,下游观望气氛浓厚,派船数量减少,北方港口煤炭发运量出现下降。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秦皇岛港下锚船为46艘,黄骅港下锚船为28艘。
在用煤淡季,进口煤到货增加,水电出力恢复的情况下,沿海电厂有意减少了北方港口煤炭的拉运数量,压低库存数量;为降低采购成本,电厂一般是消耗多少煤炭就采购多少。在民用电负荷下降、耗煤减少的情况下,电厂接货意愿不强,全力压低接货价格。此外,煤电双方签订的长协煤价格低廉,吸引了用户,基本能保证电厂需求。煤炭需求淡季之际,电厂主拉长协煤,对市场煤采购放缓,造成拉运数量下降。随着部分贸易商恐慌性抛售,加快甩货,北方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继续下跌步伐。
随着复工复产和先进产能释放加快,内蒙古、陕西两煤炭主产地煤炭产量明显增长;大秦线检修结束后,大量煤炭灌向北方港口,进港煤车明显增加,秦港存煤升至569万吨,较月初增加了45万吨;国投京唐港存煤76万吨,较月初增加了3万吨;黄骅港存煤205万吨,较月初增加了31万吨。
今年二、三月份市场煤交易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后,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累计上涨了100元/吨。从三月下旬开始,随着两会结束后,煤企生产和销售数量的增加,铁路发运量的提高,秦皇岛港库存回升,以及下游恐慌性采购的停止,使本来虚高的煤价出现下跌。进入4月份,随着主力煤企继续下调煤价,北方港口煤炭交易价格继续下跌步伐,至5月9日,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跌至610元/吨。随着雨季的来临,水电增发,价格低廉的水电进入沿海市场,造成煤炭消耗减少,动力煤价格继续下跌步伐。预计到五月底,煤价会跌至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