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动力电池迎来大规模扩产潮,从产能扩张来看,截至2016年年底,动力电池产业新增产能较同期增加近35GWh,总量几乎是两年前全年出货量的3倍。在业内看来,如果这些产能全部释放,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170GWh/年。在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看来,动力电池产业或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达到产能饱和。
进入2017年,动力电池产能扩张的步伐并未停止,投身动力电池的企业呈现出更大的热情。据了解,括比亚迪、天津力神、沃特玛、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南都电源等在内的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都已经或计划上马新的生产线。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储备增速已远远超过销量增速。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步对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动力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技术创新、生产自动化、管理规范化,加快推进电池智能制造步伐,推动我国电池产品进入更高端市场,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对电池高品质的要求,而非一味地扩大产能,重产量而不重质量。由于补贴政策趋严收紧,应用侧市场增速放缓已成大势,与新能源汽车命运息息相关的动力电池,今年以来出现量价齐跌的低潮是必然的趋势。
专家表示,排在第一梯队的动力电池企业通过各种措施,在成本压缩上有强大的实力,能保证自身利润。但是小企业如果不快速扩大规模的话,就会被淘汰。今年或将会有一批电池企业倒闭,再过一两年就剩下电池巨头了。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笑到最后的企业才能“剩者为王”。危难时刻,小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积极创新,在各个流程环节上压缩成本支出,才有望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