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界的AI成果:百家争鸣,先头部队已领先全球
1956年,当一群科学家提出展望未来的“人工智能”概念后,围绕人工智能展开的研发、竞争就开始了。现在60年过去,人工智能摆脱了“概念说”,由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Alpha Go已经战胜了人类最优秀的棋手,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Echo正在根据人们的生活场景来打造产品,人工智能以亲近的姿态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除了硅谷的科技巨头,在互联网时代奋起直追的中国科技企业们也成为这场技术盛宴中的主要参与者。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多年的百度研发历史最长、AI技术最为成熟,今年5月,百度正式将公司使命从“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改为“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强调以人工智能技术将信息化繁为简,唤醒万物。百度已经明确提出向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转型,致力于做AI平台。
另一位靠社交起步,拥有众多用户场景的腾讯也开始重资投入人工智能。腾讯最新宣布任命了新的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人选,并成立美国西雅图AI实验室。在腾讯看来,拥有社交软件积累的数据能够在AI上做出更好的成果。AI发展依托于四大关键因素:丰富应用场景、海量大数据、强大计算能力和一流科技人才。腾讯在过去18年里已经有丰富积累,这是AI Lab重要的发展基础,也是腾讯未来发展潜力所在。
不论百度,还是腾讯,AI技术更多的在于专业产业层面的突破。在个人生活场景中,人工智能的巨大效应还待释放,只有AI帮助人们真正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它才不至于仅出现在讨论层面,为人们增加怀疑和恐慌。在终端领域快速发展的华为终端成为应用场景中的较早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厂家之一,这让智能手机变得更懂人心、更易使用。
AI零售行业的应用:快猫系统实现Takego无人商店
除此之外还有,国内黑科技公司深兰科技已投入国内外很多博士、硕士在做人工智能项目,今年2月他们的快猫系统联合芝麻信用推出Take go无人商店(其实就是变形机器人),实现了无营业员无收银员自动卖货的场景。消费者进店扫手进门,拿了就走,非常方便。
从概念走向现实,人工智能技术的初步不仅显著提高智能终端输入输出效率,还将高效完成一些以往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事情。就如Takego里边的猫蜜管家,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像人一样拥有长期记忆,深度学习,能够实现智能的信息知识管理系统,它能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能够回答我们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够成为人类的真正的智能助手,真正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存储能力。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AI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领先的,虽然在开创性研究方面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但中国拥有广阔的互联网市场,丰富的应用场景、海量大数据、强大计算能力和众多的科技人才储备等优势。现在,业界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参与人工智能的探索,此外,相当数量的实验室也都在尝试相关的基础研究,力争发现更多机遇、创造更多AI技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