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企业在中国有点不太好受了。
据韩国《每日经济》报道,韩国新世界集团旗下超市品牌 " 易买得 " 全线撤出中国市场。近几年 " 易买得 " 在华巨额亏损,亏了大概 11.51 亿元人民币,不得已转向投入泰国等东南亚市场。" 易买得 " 时隔 20 年的撤出,背后隐含意味可以说是十分丰富。
首先," 易买得 " 的退出可以说是韩国企业在华经营不景气的一个缩影。韩国顶尖企业如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在华经营都面临着同样的窘境。继去年三星 " 爆炸门 " 后,三星全球召回 250 万台新机,市值蒸发了将近 220 亿美元,引发了国人对三星品质的强烈担忧。据韩国《亚洲周刊》报道,近五年来,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曾经高达 19.7%,超过了美国苹果公司。但 2014 年后,其市场占有率就逐年下滑,今年一季度竟然跌至 3.1%。相反的是,我们的国产手机却迎头赶上。据调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排名前十的手机厂商中,有八家为中国本土企业,占有近九成的市场份额。和手机命运一样,三星电视同样在中国市场份额一落千丈,仅为 3.9%,排名靠前的均是我国本土品牌。
韩系车在华市场也持续低迷。2012 年韩国现代起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 8.6%,但截至上半年却跌至 3.8%。同期,我们的本土汽车行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占据了 46.1%的市场份额。
这样就不难理解有些专家说:" 中国企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对以家电和汽车行业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韩国企业带来威胁。"这些东西我们中国自己可以生产了,而且可以生产的更好,似乎就没有那么大的必要买进口产品了。
其次,从韩企在华销售不景气中,我们可以看到很重要的一点:我国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了。中国曾经一度被韩国视为 " 进军海外的桥头堡 "," 韩流 " 裹挟着大量韩国制造涌入中国市场。但随着中国本土企业革新生产体系,加强自己的品牌开发,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品牌不仅在国内大放异彩,也逐渐走出国门与欧美企业展开竞争。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缩小了中国与别国的技术差距。
这样说来,韩企在华销售不佳,也能够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