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配套设施,充电桩等能源补充网络建设相对滞后,使得这项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面临挑战。
谈及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易观分析师王会娥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作为充电设施的上游环节,现自身处于初级阶段,从电池、续航里程方面都不成熟,并且用户规模较小,以此增加了充电设施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
同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不动产研究室主任王业强表示,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滞后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此同时,充电桩又反过来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汽车充电与汽车加油是不一样的。加油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车辆不用长时间等候,所以加油站不需要太大的场地。而电动汽车充电,即使快充,短则需要半个多小时,长则2小时甚至更长。如此,充电站就需要像一个较大的停车场,否则,就难以满足多辆车同时充电的需要。
其次,王会娥坦言,充电桩的建设,会涉及到物业、配电、城市规划、消防等各个部门,当然还包括硬件厂商和运营厂商。可见,在此过程中,利益主体多,协调难度大。
王业强强调,场地和电源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当前充电桩建设滞后主要还是在于电源和场地供给方等相关主体如何融入这个价值链的问题。另外,充电桩的盈利模式也需要经过市场各方进一步博弈形成。
王会娥提到,目前市面上安装好的充电桩,联网程度非常低,车桩之间、桩桩之间不能达到互联互通。所以,很多充电桩虽然已经成功安装,但是其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更迭,已经铺出去的充电桩,不能适应新的车,所以就产生了一些没用的充电桩。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充电桩技术的迭代非常快,而一些行业标准则相对滞后。尤其缺乏一些具体的配套支持政策,这并不利于这个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