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PA机器人挑战赛被称为机器人界的“铁人三项”,举办比赛的宗旨是制造出能在对人类而言危险的地方工作的机器人。双足机器人是DARPA机器人挑战赛的主角。
来自中国的博士生戴泓楷对做机器人有着很大的热情,DARPA机器人挑战赛就是他的试金场。虽然DARPA挑战赛并没有一定要求使用人形机器人参赛,但小戴觉得,如果我们希望机器人可以具备完全和人类一样的能力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我们就需要一个长得像人,智能方面也像人的机器人。
为了适应人类环境的不确定性,组委会故意捉弄参赛的机器人,修改各种参数。决赛中,甚至要求去掉机器人身上的保护绳索。机器人需要完成开车、开门、钻墙、上楼梯等一系列动作,其中最难的一项就是下车。为此,戴泓楷所在的麻省理工学院参赛队进行了反复的测试。
小戴跟我回忆说,当时他们对于“下车”这个动作非常有信心,结果在他们比赛的第一天,机器人在下车的时候,后背碰到了车座椅,车座椅相当于反推了一把机器人,可怜的机器人直接就从车上摔了下去。
好在机器人哪里跌倒又能在哪里爬起来,它用顽强的意志站了起来,它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上楼梯。戴说,他们给这个机器人赋予了规划的能力。右手摔折了,左手还可以用,于是所有的动作就被这个顽强的机器人换到左手上面去了。
壮士折臂,坚持到比赛最后一刻,完成了大部分任务,最终赢得了观众的喝彩。不以成败论英雄,机器人所具有的可以调整自己左右手的能力,又让它们的行动力往前进了一步。
人工智能先驱阿兰·图灵曾设想过一个“思想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拥有电子大脑,以摄像头为眼,以轮为脚,可以在乡间漫步。但他又承认,现在这样的技术条件还不具备,所以还是先专注于无形体的人工智能比较好。的确,走路,对人类来说是本能的一件事,但对机器来说却是很大的挑战。
图灵一定没有想到,一代代人工智能专家和研究人员,甚至年轻的大学生,从未因此放弃过制造机器人的梦想。《2001:太空漫游》中那个神通广大的偏执杀人狂HAL9000终究还是隐藏在计算机里的无形体的系统,HAL9000也一定没有想到,它虽然影响了很多科技控,他们惊叹HAL9000的超能力,却并没有将无形体的智能视为终极目标。尽管现在的机器人迈开双腿还有些艰难,在飞滚的轮子之上还有些迷茫;尽管行动力超强的机器人可能没头脑、没胳膊,甚至看上去像玩具、像一块钢铁,但是这些形态各异的机器人,还是在无数次跌倒之后,坚强地爬了起来。在跌跌撞撞、横冲直撞后,一点点熟悉和适应着人类的规则。它们逐渐走进人类的生活,虽然还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机共生的时代已经来临,充满期待和想象。
科学史上的每次突破,它最初的样子,都充满着残缺和不完美。我想起李开复跟我讲的一段关于Boston Dynamics的创始人和CEO马克·莱伯特当年的小故事。
今天的Boston Dynamics无论是四只脚、两只脚,像人或者像狗,已经可以行动,不过在当时,莱伯特做的机器人Pougo只有一只脚,并且不会行动。终于有一天晚上,莱伯特激动地向大家宣布:“现在可以看Pougo跳舞了!”只见Pougo像一根棍子似的杵在地上,被一大圈线拉着连接到一台电脑上。表演没开始的时候,Pougo需要人扶着上场,手一松开,Pougo“咚咚咚”地跳个五六下就倒下来了。大伙儿(李开复也是观众之一)还是鼓掌喝彩,因为机器人可以跳起来了——这就是最开始的研究。
任何一位成功的科学家,都一定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科学百折不挠的执念。即使僵硬如棍子一般的机器人,也见证了它的发明者的欢乐或是悲伤,今天看起来粗糙或简陋,在当初却也是一次又一次单纯而美好的小确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