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在障碍探测和SLAM(实时定位和地图构建)上,必须依靠激光雷达,ABI Research更是提出,到2027年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会增加到130亿美元,激光雷达也受到了创业者和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8月20日,在第五届浙江省“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中获得初创组冠军的杭州爱莱达科技便是国内唯一将FMCW(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产品化的公司,也是国际上少数生产FMCW车载激光雷达的公司之一,目前已获百度风投和华东的联合投资。
杭州爱莱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卫清介绍说,目前主流的激光雷达方案都基于TOF技术,军事上和无人驾驶汽车上用的工业级激光雷达也基本上是采用ToF技术,利用激光束来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结合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装置三者的作用,进行逐点扫描来获取整个探测物体的深度信息。
据了解,ToF是Time ofFlight的缩写,直译为飞行时间,通过给目标连续发送光脉冲,然后用传感器接收从物体返回的光,通过探测这些发射和接收光脉冲的飞行(往返)时间来得到目标物距离。
但是这个技术有很多缺点,一个是抗干扰差,它采用的是强度直接探测,会对所有进入的光都探测,比如向着阳光就看不到目标了,另外现在都是少数车在采用这个技术 ,如果在路上的所有车都采用这个技术,就没法识别是其他车打来的激光还是自己的打出去的,另外如果有人用强光干扰就会误差很大,另外这个雷达距离也有限,而且速度也受限,另外还有扫描问题,如果做成固态雷达的,例如大家期待的相控阵方案,它会有很强的旁瓣衍射,会带来链路损耗。此外,目前激光雷达成本很高,如果大规模普及可以降低成本但是集成度还是个问题。
针对以上行业痛点,新创公司爱莱达科技研发出一种新相干激光雷达,它可以完美解决TOF雷达的问题,比如可以向着太阳进行测试,距离更长,集成度更好等等。
潘卫清介绍,FMCW车载激光雷达探测距离可以到3公里,还可以直对阳光测试,最远到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