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能源、资源大区的新疆,近些年主打资源优势,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吸引了大批电解铝、煤化工等高耗能企业进驻新疆并配套建设自备电厂。不少高耗能企业来疆投资,纷纷建设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自备电厂。截至2016年底,新疆自备电厂装机容量已居全国第一,达到2493万千瓦,发电量占新疆电网用电量6成以上。与之相比,新疆公用电源占全网装机近70%,发电量却仅占全网用电量的37%。
对高能耗企业而言,一直以来电力成本都是企业的“大头”,占据了较大的成本支出,而现在通过自备电厂的方式,无疑能够大大减少成本,提高利润。据一名大型煤电企业自备电厂负责人透露,用当地露天煤矿质优价廉的煤自备发电,每度电直接成本仅七八分钱,加上人工和财务成本,比从电网用电节省一半多。
但与此同时,自备电厂占据新疆电力总装机比例过高也存在巨大隐患,会导致新疆公用电源装机规模与消纳负荷倒挂,使新疆电网安全受到威胁,并进一步影响冬季供暖保障和未来新能源消纳。目前,新疆公用电源发电量仅占全网用电量的37%。由于自备电厂火电机组不参与调峰,新疆电网可调峰电源占全网装机规模已由2011年的52%降至去年的32%,调峰能力逐年下降。去年上半年,新疆电力公司售电量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部分公用电厂被迫轮流停机。
另外,自备电厂占比过高还会影响到新疆冬季供暖。2012年以来,新疆采暖期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面积从7500多万平方米增至1.39亿平方米,增加了83%。由于自备电厂占比过高,2015年新疆热电联产机组维持供热的最低发电量首次超过电网负荷,热电联产机组电量难被消纳,引发供热与发电之间的矛盾。
同时,由于自备电厂不承担新能源消纳任务,新疆现有电力结构使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也将受到限制。2016年上半年,新疆弃风率、弃光率分别达44%和32%,风电和光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创历史最低。
由此可见,如果今后放任自备电厂装机容量继续增加,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应及时加以调控,同时加快新疆能源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电力市场化,平衡多方利益,让不同体制电厂共同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还要评估并防范自备电厂比例进一步抬升后将造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