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目前,*ST沪科业务主要以钢管、金属型材、棒材及波纹管制品的加工及销售为主,属钢铁行业的细分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农机、电站、船舶、航空航天等各领域。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冷拔异型钢管、冷拔及冷轧无缝钢管、中低压及高压锅炉管、电站高压锅炉用内螺纹钢管、公路桥梁伸缩缝型钢、波形梁护栏板、工业热交换器管束用高频焊接钢管、波纹管、波纹膨胀节和金属软管等,同时兼营燃料油、钢材、钢坯、金属材料等大宗商品的贸易业务。
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4月11日有28家钢企披露年报,其中23家盈利,*ST沪科是为数不多仍在亏损的公司。*ST沪科近日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营收2.63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2379.63万元,同比降168.01%;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3091.94万元。公司2016年度报告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1314万元),根据相关规定,股票交易将于3月27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沪科”。事实上,据电缆网小编了解,*ST沪科2004年—2016年扣非后净利润已连续13年亏损,此前的2013—2015年每年亏损额度尚在3000万元以下。
为什么*ST沪科会亏损?*ST沪科董办工作人员透露,公司所处的钢铁产业大环境不太好,短期内改善业绩比较困难。*ST沪科方面表示,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配套的机械、造船、锅炉等下游行业需求疲软,导致公司异型钢管及波纹管产品产量及销量均大幅减少,加之报告期内基础钢材价格上升,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单位成本上升,毛利大幅下降。
2015年4月,*ST沪科因连亏两年而披星戴帽,证券简称变为*ST沪科。2016年5月*ST沪科的证券简称变更为ST沪科,靠着子公司获得的9000万元政府补贴,*ST沪科扭亏“摘星”。不过,由于子公司此前的借款纠纷,上市公司负有担保责任,扭亏后的ST沪科存在银行账户被冻结等问题,公司股票仍被实施“其他风险提示”。2016年10月,公司公告称,公司已就担保事项与法院达成和解,解除上市公司担保责任,银行账户全部解冻。至此,ST沪科脱帽更名为上海科技。
自上世纪90年代上市以来,*ST沪科多次更名。异型钢管、钢异型、上海科技、S沪科技、S*ST沪科……这些都是公司的曾用名。靠着出售资产和政府补贴,*ST沪科一次次“起死回生”。
面对连续多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的事实,*ST沪科自然希望扭亏。由于意识到靠公司自身扭亏难度较大,投资者和公司层面都寄希望于重组。早在2012年昆明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入主为大股东后,*ST沪科就曾抛出过一份重组方案,拟向前任大股东史佩欣或其指定第三方出售上市公司部分资产,同时拟以5.67元/股的价格向昆明交投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昆明基础100%股权。然而,该重组方案最终在2013年5月份被证监会否决,标的资产缺乏持续盈利能力、独立性不够等被外界猜测为该次重组折戟的原因。
大约半年前,*ST沪科也曾有过一次重组计划。2016年10月25日,公司紧急停牌,拟开启新一轮资产重组预案,但预案还没公布,重组便于一个月后宣布终止。那次重组计划为什么又终止了?*ST沪科认为“条件不成熟”。*ST沪科方面称,在综合考虑交易方式、标的公司经营状况以及投资风险等因素的情况下,相关各方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关键事项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沟通,但就交易方案、资产置入条件等核心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
那么,何时再次启动重组呢?据*ST沪科董办工作人员透露,公司自有资金比较紧缺,加上所处的产业不景气,上市公司层面的重组可能性比较低。“我们也期望重组,但自身条件有限,现在比较依赖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