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定,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东京证交所)主板市场上市的大企业,财报一般都要附带审计机构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否则将触发退市。然而,由于对东芝在美核电业务的亏损额度存在异议,审计机构尚未签字通过上述财报;加上此前东芝已两次推迟发布财报时间,如果再次推迟,那么就可能会遭东京证交所除名。所以,不得已之下,东芝只能以这种非常规方式发表,从中也反映出东芝内部治理面临巨大的麻烦。
东芝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源于此前在美国收购核电业务。2015年12月,东芝通过旗下的美国核能业务公司西屋电气,斥资逾6000亿日元从芝加哥桥梁钢铁公司手中收购了从事核电站建设业务的斯通—韦伯斯特公司。然而,收购公司业务费用逐渐增加导致资产价值远低于最初预计,加之在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新违规行为,东芝不断下修公司业绩。
就在去年底,东芝宣布,受到美国核电业务巨亏影响,公司事实上已经资不抵债。今年3月底,东芝旗下西屋电气公司等两家公司向纽约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此外,东芝的重组进程也不顺利。据预计,东芝2016财年(截至2017年3月31日)将出现超过1万亿日元的合并最终亏损。为此,东芝欲出售旗下最大优良资产半导体存储器业务以弥补亏损。
在截至3月29日的首次招标中,美国西部数据、韩国SK海力士、中国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等约10家公司有意投标,然而却没有日本企业响应。由于日本政府担心核心技术外流影响国家安全,希望与东芝有关联交易的日本大企业参与收购。虽然这些企业都表示“半导体技术很重要”,但由于半导体业务每年需要投入千亿日元,所有被视为潜在对象的日本企业都表示谨慎。
对于这一出售行为,也有股东质疑,东芝将最赚钱的业务出售后,将如何支撑未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