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5月9日晚间一汽夏利发布的4月份产销数据显示,公司4月份合计生产汽车1659辆,与去年同期的4090辆相比下降59.44%;销售汽车1663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7.28%。具体到车型来看,夏利系列、威系列和骏派系列4月份分别生产了1296辆、360辆和3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6.81%、43.57%和99.84%;其4月份销量分别为904辆、244辆和515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7.91%、62.46%和71.18%。
对于近年来的一汽夏利来说,产销双双大幅下滑的情况已经不算是新鲜事了,即使是在车市整体向好的2016年,一汽夏利的销售数据也显得有些惨淡,无法与其他车企相提并论。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一汽夏利共销售汽车3.68万辆,同比下滑43.30%,其中12月份的产量更是为0。
但就在这样的产销数据下,根据一汽夏利年报显示,2016年公司仍盈利1.62亿元,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部分盈利就是一汽夏利在持续亏损的状态下,靠甩卖一汽丰田15%的股权(约25亿元)来实现扭亏为盈,填补年报窟窿的。
这恰恰是深交所关注的重点所在,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实现净利润为正,其可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进而要求一汽夏利对其业务及盈利模式做出解释。
根据一汽夏利的回复来看,公司称是由于产品结构升级调整的步伐未能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两款新产品的市场表现未达预期,产销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并表示,接下来将快速丰富产品线,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改善公司的经营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了。早在2015年,一汽夏利就出现过若不能及时扭亏将被迫退市的情况,当时,公司也是通过向其控股股东一汽股份出售了四项资产,来完成了自救。然而依靠高昂的非经常损益将业绩扭亏为盈,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一汽夏利不断通过变卖资产来实现“保壳”,已经陷入了恶性的循环,失去了靠自身经营实现盈利的能力,与一汽轿车的同业竞争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症结所在。如今,一汽夏利在A股市场更像是一个“壳”资源,未来变卖或注入新资产,都存在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