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国家发改委透露,伴随煤炭去产能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今年前6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147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03.1亿元。事实上,随着迎峰度夏旺季即将结束,煤价的涨势也基本上停了下来,目前动力煤价已出现季节性下行的端倪。8月7日,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中国秦皇岛煤炭价格持平至608元/吨,库存上涨至603万吨。
不过,就在近期,神华发布公告称,受露天矿征地进度滞后导致土方剥离施工暂缓的影响,公司所属哈尔乌素露天矿、宝日希勒露天矿于2017年8月份起暂时停止或减少煤炭生产。神华的停产公告给本来已经冷静的煤炭市场增加了不确定性,也引起了下游电力企业的强烈不满。
据中国煤炭市场网(以下简称CCTD)监测数据显示,8月8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83元/吨,连续第二期持平。根据CCTD的分析,随着前期干扰因素对供应的限制性作用逐步出尽,煤炭后续供应预期转向稳定。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都偏向促进供应放量,供应对沿海煤炭市场价格的刺激逐步减弱。
不过,秦皇岛煤炭网分析师指出,综合来看,当前产地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稳定运行。8月中下旬,随着环保部要求9月底不达标厂企全部关停、第四批中央督察组陆续进驻、环渤海其他港口及山东港逐步停运汽运煤等政策的落实,产地煤价仍存上涨预期。但产地先进产能将陆续释放,电厂逐渐走出夏季用煤高峰,产地煤价上行仍存阻力。
从综合市场因素来看,煤炭进入下行周期,但是神华的减产却给煤炭市场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根据神华发布的公告,受露天矿征地进度滞后导致土方剥离施工暂缓的影响,公司所属哈尔乌素露天矿(以下简称哈矿)、宝日希勒露天矿(以下简称宝矿)于2017年8月份起暂时停止或减少煤炭生产。
目前哈矿已暂停煤炭开采,预计将最多减产商品煤约1300万吨,占集团2016年度商品煤产量的4.5%;宝矿目前维持少量煤炭生产,预计最多减产约910万吨,占集团2016年度产量的3.1%。初步测算,神华集团2017年度商品煤减产量有望控制在2060万吨,年度煤炭销售量计划减少量有望控制在1150万吨。
神华的减产直接影响了下游发电企业的正常运营。8月4日,华电能源公告称,由于公司对口长协煤矿减产导致长协煤合同无法履行,预计今年公司所属电厂燃煤将产生351.12万吨缺口,将对公司及所属电厂产生重大影响。
华电能源所属电厂2017年计划煤炭消费量约1800 万吨,与神华销售集团东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含哈尔滨铁路燃料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长协煤合同1121万吨,其中839万吨是由宝矿生产。
受此影响,华电能源2017年上半年宝矿煤炭供货量为571.5万吨,合同兑现率为100.25%,7月份供货量仅为42.74 万吨,兑现率仅为63.98%。
虽然夏季用电高峰已过,但接下来的东北地区冬季供热需求对华电能源是个更大的考验。
华电能源表示,2017年-2018年供热期,公司所属电厂供热面积将接近1亿平方米,燃煤短缺将直接影响供热质量和安全。备冬储煤的煤量成为主要矛盾,煤价转变为次要矛盾,将大幅度提高公司的燃料成本。华电能源同时表示,将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获得支持,增加煤炭产量,开拓煤炭采购渠道,并提出将依法维权。
去产能促进了煤企业绩增长,但由此引发的煤价上涨,却令电力企业的业绩不容乐观。近日,中电联发布《2017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称,煤炭供应平衡偏紧,煤电企业电煤成本大幅攀升、经营形势严峻。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偏紧,各环节库存下降,电煤价格高位上涨,煤电企业燃料成本大幅攀升,大部分发电集团煤电板块持续整体亏损,发电行业效益大幅下滑。
据统计,截至8月9日,共有15家电企发布了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以及中报。这15家电企净利润全部有所下滑,更有6家公司预计净利润亏损。这些企业均认为因为煤炭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导致公司主营发电业务亏损,其中长源电力公告称,本报告期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预计经营业绩为亏损,其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受国家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影响,煤炭供应持续偏紧态势,煤价整体维持高位运行,公司综合入炉标煤单价同比大幅上涨,致使公司燃料成本同比增加,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