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手机的苹果iOS系统一样,德国制造巨头西门子股份公司(下称西门子)正在打造工业制造领域的操作系统。这个基于云的开放式操作系统叫做MindSphere。
日媒称,日本大型机械厂商正增强在华机械零部件和机器人等的生产体制。三菱电机将在中国新建工厂,川崎重工业则启动了中小型机器人的生产。在人工费用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敦促当地企业引进物联网,并通过自动化等举措来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日本相关厂商预计中国各企业的相关投资将猛增,因此将加紧构筑供应体制。
西门子这个老牌制造公司,在工业智能化时代,一直被惠普企业和思科公司围追堵截,处境也是不容乐观。为此,公司挖来曾在竞争对手惠普企业(HPE)和思科公司任职的LakAnanth,成立新的初创企业孵化部门next47,投入巨资10亿欧元,来推进公司的数字化生产和“工业4.0”战略。
为了学习德国制造业的先进经验,加快区域转型升级,11月初,宝安区成立了宝安中德(欧)产业发展合作联盟,加快创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的先行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记者从宝安区职业训练局获悉,宝安中德(欧)产业发展合作联盟的重要项目之一——首期中德产业合作总裁班即将于12月10日启程奔赴德国,开展中德产业合作和考察交流。
“工业4.0”将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制造时代,但这并不会导致整个工业体系一夜之间江山变色,智能制造其实就是一个“软性的过渡”,或者说这是一个面向“软性制造”的持续创新、演进过程。
强大的产业结构与众多信息技术创新企业和研究机构相结合,使北威州成为“工业4.0”和随之而来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头羊。得益于联邦和各州对“工业4.0”研发领域的大力扶持,北威州在过去5年间大力发展创新、开发新的生产流程和工艺。
伴随着“工业4.0”概念的普及,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智能服务等平台型智能硬件将成为商业生态圈新的入口,对各行业商业模式带来颠覆式的改变。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全面进入“中国制造2025”的新时代,在新型工业转型变革中,将实现实体与虚拟网络世界的融合。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制造的机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