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是好的,却没有落到我们头上。”3月30日,南昌华东建材大市场多名经营户向本报“党报帮你办”栏目反映。原来,该市场将电费(含服务费)的收取方式拆成电费和服务费(公用设施用电和电损等)分开结算,虽然2018年4月以来供电部门3次降低了一般工商业电价,但终端经营户实际缴纳的电费并没有降低。经营户们认为,该市场物业部门给出的电价看似降低了,但却在玩花招,让国家的降价政策形同虚设。
电网收费不到0.64元/度,损耗后商户电表显示0.8元/度,四川南充王府井购物中心却按1.42元/度向各个商户收取。
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明确,要推动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和企业电信资费,全部放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用电与企业和千家万户息息相关。12月24日,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广东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回应了优化办电事项、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小区充电桩安装等问题。据透露,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提升“获得电力”水平政策举措,持续优化提升群众用电、办电事项便利化水平。2018年以来电费降价测算已累计减少企业用户用电支出209亿元。
今年以来,江苏省两次调整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电价,每度电由原来的0.6916元降至0.6191元;同时加速推进的电力市场化交易,让企业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一则典型问题的通报,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部分地方和单位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到位,“点名”长春、南充、兰州有关部门——
2019年9月,按照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的统一部署,16个国务院督查组分赴16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根据企业和群众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等渠道反映的问题线索,督查组核查发现了部分地方和单位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到位、侵蚀减税降费红利的典型问题,现通报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32项典型经验给予表扬,“云南省多措并举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位列其中,标志着云南省通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做法获得国务院肯定。
总体来看,工业企业用电多,电价附加收费带来的成本压力更大。一家硅材料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硅材料耗电量大,电费占生产成本的1/3,公司一年用电近6亿千瓦时,每年缴纳相关基金约2500万元。相比之下,2017年和2018年,公司的利润分别只有1500万元和2000多万元。
要确保电费降价的红利传导到电力终端用户,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从4月起,武汉市开展针对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物业、写字楼等转供电主体加价收费问题的专项整治。22日记者获悉,整治共清退加价收的电费过亿元,进一步改善了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