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1月24日文章,原题:机器崛起:接管我们日常工作的12个中国机器人随着机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日益重要,从理工大学到精通科技的不法分子看来都想加入其中。中国生产的机器人正随着我们进入2018年而崛起。
2月17日电(记者余晓洁)中国电子学会组织专家日前编制完成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需求旺盛,市场高速增长,基本形成较完整产业链。总体看,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加快向中高端、多领域发展,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10月25日,在由国标委主办、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承办的《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培训班上,《中国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
据外媒报道,四年前,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杰夫-伯恩斯坦(Jeff Burnstein)第一次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当时,伯恩斯坦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他说,他在展览会上转了转,发现那里展示的很多机器人看起来就像是模仿美国公司的。
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1日至6日在柏林举行。众多中国企业纷纷携机器人产品亮相展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相比之下,日本机器人展商却寥寥无几,引发日本媒体对中企“逆袭”的担忧。
作为引领世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机器人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并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经济参考报》记者从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获悉,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62.8亿美元,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0日考察了位于陕西宝鸡的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000837.SZ,简称秦川机床)。秦川机床重点攻克“中国制造2025”智能和精密装备,致力于机器人核心传动设备减速器实现批量国产。李克强鼓励企业员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制造出由内到外真正的中国机器人。
美媒称,甚至在十年前,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相当低。数以千计的工人在一座工厂中做着高度重复的工作,时薪略高于1美元,只有少许工业机器人散布在工厂中。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调查,目前全国规模以上机器人企业达到800多家,各地在建园区有42个,地方出台的支持政策达到77项。散、乱、小的产业现状阻碍产业发展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