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SMIC日前发布了2018年Q3季度财报,当季营收8.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5%,净利润2655万美元,同比也增长了2.5%,但是环比Q2季度业务是下滑的,净利更是跌了一半。在中芯国际不同工艺的营收中,0.15/0.18um成熟工艺占比是最高的,28nm先进工艺占比还在下滑,不过中芯国际表态会持续推进先进工艺,14nm FinFET工艺的第一个订单将是手机芯片,预计会在2019年上半年量产。
2002年材料学硕士毕业后,彭洪修投身于中国集成电路事业,带领团队奉献力量。扎根张江十几年,如今已是安集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管理总监的他,参与并见证了集成电路企业在长江经济带的飞速发展。
根据最新公布的财报,中芯国际第二季度收入8.9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6%,环比增长7.2%;毛利润2.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2%,环比下降1.1%;毛利率24.5%,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0个百分点。
8 月 9 日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极具里程碑的日子,这天,禁锢数十年的高端生产技术被中芯国际一纸财报公开书文末,“14 纳米 FinFET 技术已导入客户”短短几行字给彻底解放,正式宣示中芯 14 纳米制程研发成功,这也是中国目前最高端的芯片制造工艺技术的正式落地。
据旭日显示与触摸了解,晶瑞股份的i线光刻胶由子公司苏州瑞红生产,系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02专项"i线光刻胶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而来,为首次在国内实现i线光刻胶的量产。
中国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目前最新的14纳米FinFET制程已接近研发完成阶段,其试产的良率已经可以达到95%。距离2019年正式量产的目标似乎已经不远了。但半导体人才储备不足依然是中芯国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目前最新的14纳米FinFET制程已接近研发完成阶段,其试产的良率已经可以达到95%。距离2019年正式量产的目标似乎已经不远了。但半导体人才储备不足依然是中芯国际面临的重要问题。
前阵子的中兴拒绝令事件让很多人明白了半导体技术的重要性,华为等拥有自主设计移动芯片能力的厂商也受到了广泛赞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其实完全是两回事,此前国内厂商基本上没有生产高端半导体芯片的能力。不过这一现状马上就要被打破了,中芯国际即将拥有一套世界顶级的EUV极紫外光刻机!
公告称,于二零一八年五月二日,上海尧芯(作为普通合伙人)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中芯国际旗下公司中芯晶圆、联力基金(作为有限责任合伙人)就成立及管理基金订立合伙协议。基金将于中国成立,属有限责任合伙,其目的为进行股权投资、投资管理及其他活动,以提高全体合伙人的利润。
收入创下新高,由2016年的29.14亿美元增至31.01亿美元,升幅6.4%,但年内利润录得1.26亿,较2016年的3.16亿下滑60.13%,主要是因为销售成本、 研发开支净额的上升。 销售成本较2016年上升14.34%,导致毛利由8.5亿美元下滑至7.4亿,跌幅12.94%,再加上研发开支净额由2016年的3.18亿美元增34.28% 至4.27亿,使得年内利润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