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阿德莱德》报道,阿德莱德为了改善交通将会实验世界上新的传感技术,这些传感器用在最繁忙的Grenfell Street和Pulteney Streets的十字路口,进行六天的交通监控,追踪每一辆汽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甚至行人的行踪。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一款新的化学传感器原型能够在距离100英尺以外的地方检测到“指纹痕量”的化学物质和其它物质,其开发者正在努力将其尺寸缩小到鞋盒大小。
美国保险业巨头好事达保险公司(Allstate)旗下的科技企业Arity正在研究通过一项新技术,利用传感器跟踪司机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从而更精确地判断司机应该承担的保险费用。
在传感器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今天,政府也开启了传感器领域额绿色发展通道。工信部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把智能传感器排在核心基础的第一位。计划中提出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生物、气体、压力等智能传感器。并强调,到2020年,压电传感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性能要显著提高。达到水平以内的压力传感器要实现商用,弱磁场分辨率达到1pT的磁传感器实现量产。
传感器最初是作为单独的测量仪器来探测信息,伴随技术的集成化趋势,传感器逐步走向模块化,甚至微型化,经常作为一个微型的模块化器件嵌入一套功能齐全的系统,其性能决定了整套系统的性能。因而在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众多领域,都离不开各种功能的传感器。
这款MEMS电场传感器不能测量电场的方向,但能够精确测量电场的强度,它可以测量从低频到高达1KHz的电场强度。“利用我们的原型传感器,可以高可靠地测量小于200伏特/米的弱电场,” Andreas Kainz说,“这意味着我们的系统已经与现有产品的性能相当,并且,我们的传感器更小、更简单。此外,这款MEMS传感器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其它的测量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方案,我们的这款MEMS电场传感器才刚刚设计成型。未来,它肯定还能改进的更好。”
近日,工信部正式下发《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简称“指南”)。为了贯彻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工信部于2016年4月启动了该指南的编制工作,于2017年11月20日正式印发。《指南》提出总体目标,规划到2019年实现传感器产业取得明显突破,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达到260亿元,其中主营业务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超过1亿元的企业实现20家。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生产线产能稳步增长。
1月22日消息,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和哈佛大学怀斯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可弯曲伸缩的情报、监视与侦察传感器,成功克服了传统ISR传感器笨重的缺点,大大拓展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今日的传感器行业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呢?下面一起来了解详情。
传感器与计算机、通信被称为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传感器技术优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是否处在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标志,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和争相发展的核心基础技术。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电力、交通、水利、新能源、电子、环保、家电、航天、航空、军工武器装备等国民经济及国防、科研等各个领域,关乎并影响技术创新以及国防、经济和社会安全,对于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占领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传感器最初是作为单独的测量仪器来探测信息,伴随技术的集成化趋势,传感器逐步走向模块化,甚至微型化,经常作为一个微型的模块化器件嵌入一套功能齐全的系统, 其性能决定了整套系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