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7》。该白皮书提供的一组数据反映了我国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截至2016年底,全国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4.3GW
“2016年,全球储能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期,储能市场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与2016年能源市场多方博弈的状态相比,储能产业的商业化可谓波澜不惊,然而春和景明,储能产业几乎于无声处得到了众口一辞的认可。
日前,专注于储能领域的第三方研究机构ESSTank发布了《2017年中国储能产业深度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认为,虽然中国储能产业政策频出,
2016年以来,储能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期,储能市场呈规模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从商业模式上认可储能,越来越多的储能技术应用到传统电厂和新能源电站中。
储能技术作为支持传统电力平稳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支撑分布式能源和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受到各方的重视和认可。在近日召开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7”会议上
2017年5月23日,由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等主办的第六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活动上
储能产业正在朝着商业化方向快速迈进。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机制逐渐理顺、多领域融合渗透,国内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商业模式逐渐建立。
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经过了10余年的技术发展和积累,目前正处于从示范应用到商业化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进入到2017年,很多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储能产业,更加深入地探索储能产业具有赢利性的商业模式。
目前我国储能产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以应用示范为主。储能技术面临成本、性能、技术选择、安全性等问题。记者通过对储能市场的政策导向、产业链构成、技术创新应用等内容进行阐述,着重分析2015年储能市场的发展动向,以期为您提供投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