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储能越来越得到国家重视,各种储能文件不断出台,尤其是3月份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
网传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其中航母上弹射器上用的飞轮储能电机便是由比亚迪所研发制造的。得知此消息的比亚迪人,迅速开始了盆友圈刷屏模式,就像每天的新闻联播,你想看点别的都不行。
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于4月24-26日期间在苏州隆重举行。阳光电源凭借卓越的创新实力及良好的市场口碑
包括协鑫、银隆、南都电源在内的诸多行业知名公司均表达了深度掘金这一市场的决心。不少有着储能电池制造经验的企业在谋求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扩张的储能电池需求。
市场调研机构IDTechEx估计,到2026年,大功率储能市场预计从目前的2.4亿美元增长近20倍,达到20亿美元,其中超级电容器可能会占据8-10亿美元的市场。
按照“储能指导意见”,未来将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研究出台针对性补偿政策,出台纳入补偿范围的先进储能技术标准并实施动态更新,研究建立分期补偿和补偿退坡机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将研究推动储能价格政策。
曾几何时,电能还无法被大量存储。如今,随着储能技术发展,电力调峰、“风光”消纳、家庭能源消费越来越离不开储能应用,曾经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根据Mercom Capital集团最新的“电池储能、智能电网和能效”市场调查报告,2017年一季度,智能电网公司的风险投资资金按季度增长三倍,按年度增长近50%,
中国政府目前在中国应用的,不管是商业化还是示范性的应用,大概有13种储能技术,这些技术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十年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多种相互竞争的光伏技术,也是在十年前起步。
我们一向热衷于从物质层面讨论能源的发展和变迁,这当然无可厚非,毕竟大多数时候能源首先是作为一类物质而存在。但当我们把眼光逡巡在“水面”之下,试图找出能源发展的深层动因和内在规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