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已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光伏全产业链建设能力持续提升。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第三批领跑者计划却未能带动国内组件价格上涨,部分一线企业甚至下调全年出货预期,更有部分人士指出,平价上网将倒逼组件价格下调……种种隐忧浮现让业内开始反思
我国光伏产业已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光伏全产业链建设能力持续提升。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第三批领跑者计划却未能带动国内组件价格上涨,部分一线企业甚至下调全年出货预期,更有部分人士指出,平价上网将倒逼组件价格下调……种种隐忧浮现让业内开始反思
作为致力维护行业秩序,树立光伏口碑的光伏经销商联盟,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感到振奋,而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也深感痛心。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家庭并不算很富裕,劣质项目不仅给这些家庭带来伤害,也严重影响了光伏行业的口碑,使其在一些地区沦为“骗子”行业。
2018年一季度,新疆弃风电量21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下降27.84%,弃风率21.7%,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弃光电量6.16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下降37.78%,弃光率21%,同比下降16.2个百分点。
“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支撑光伏智能制造的软件和装备等竞争力显著提升;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并形成品牌效应;智能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水平提升并在多领域大规模应用。”这是《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由此可见,智能化将成未来光伏产业发展主攻方向。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的驱动下,我国光伏市场爆发,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用户侧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而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内生动力。利用好石墨烯“黑科技”这种材料将使得我国光伏产业获益无穷。
首先,产能过剩意味着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居高不下,以光伏组件为例,激烈的竞争下,要想脱颖而出,组件就必须让客户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产出,也就是转换效率要高。这就倒逼着生产企业不断创新技术,降低单位成本。
2017年,我国光伏产业延续了2016年以来的回暖态势,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创新不断增强,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实现了持续超预期增长。然而,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潜伏着国内市场提前透支、国外市场壁垒加重、补贴大幅拖欠、弃光限电严重等危机,须引起高度关注并积极应对。
近年来,在光伏产业连年爆发的同时,降本增效也成为了行业的主旋律。随着补贴的进一步下调,光伏产业该如何继续降低成本成为了业内人士最为关心的话题。专家分析表示,目前逆变器、支架等配件的降价空间已经不大,更多的降价任务还是要通过组件端价格的下降来实现,那组件端还有降价空间吗?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在技术、规模、成本上已经实现全球领先,对相应产品管控标准的要求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是我国光伏的国家标准主要来自于翻译已有的国际标准。为此,陈康平建议,梳理国内光伏标准化流程,在政策上引导更多单位和专业人员多渠道地参与标准建设工作;同时,加大标准激励力度,增强企业和研究院所的标准建设意愿;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及国际标准转化和对应规划,定期跟进国际标准发展趋势,更新国家标准,在国际上提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