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31”新政踩下光伏行业急刹车,由此,国内市场进入平价前夕的政策调整期。2019年,光伏规模管理模式大变革,基本遵循六个“定”:财政部定补贴盘子、发改委定价格上限、能源局定竞争规则、企业定补贴强度、市场定建设规模、电网定消纳上限。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正式公布了第二稿的光伏补贴和电价政策,,最新版的征求意见稿的指导电价对比上一版有小幅的提高,高于原有的预期。根据最新的征求意见文件,纳入补贴范围的一、二、三类资源区新增地面电站指导电价更新为0.35元、0.4元、0.49元/千瓦时(含税,下同),工商业分布式指导电价为0.05元/千瓦时,户用光伏补贴标准为0.08元/千瓦时。
2019年的最后两个月是艰难的时段,户用光伏补贴已告罄,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多重受阻,竞价平价地面项目动作迟缓,都导致今年第三四季度可能格外寒冷,众多光伏经销商和安装商已经悲观的准备过冬了。利空出尽尽是利好,在时段不好时刻抓住机遇,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531光伏新政”发布至今已经引发了全球太阳能产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廉价制造业的冲击在台湾逐渐显现,光伏制造业正在一步步溃败,难以逆转。其中,曾经的巨头茂迪已宣布裁员300人,而中美硅业也可能要退出硅片业务。
“531”光伏新政让狂奔数年的中国光伏按下减速键,增量规模放缓,1.5亿千瓦的存量电站的运维工作则备受关注。8月9日,第二届光伏电站运维新思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光伏行业及电网专家,新能源运营管理专家及电站资产管理专家等,共同探讨光伏产业运维的新思路。笔者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531”光伏新政对光伏组件企业已经形成一定冲击。7月8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谈及光伏企业盈利情况时表示,对20家上市企业财报做了统计分析发现,去年有半数以上企业净利润下滑,今年一季度又有13家继续下滑。其中,组件企业形势尤为严峻,净利润率降至1%以下,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
一则政策的发布,整个光伏行业为之“狂舞”。因此而引起的行业巨震,在6月11日国家能源局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告一段落。前段时间,尽管各大行业协会、光伏企业家各种呼吁并多次与相关部门商谈,但是“531”新政中几个重要的政策变动,国家能源局并没有任何松口。
虽然距离“531”光伏新政颁布已过去近一个月,但光伏行业的悲观情绪仍在蔓延。业内人士指出,新政背景是补贴压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光伏企业在资金端面临严峻考验,其中九州方园就备受其扰。
“531光伏新政”)以来,虽然国家能源局相关官员强调,国家发展光伏的方向坚定不移,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毫不动摇。但市场上却也不免出现了一些波动,有城市停止了新增项目备案,整体上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光伏组件、电池片价格也纷纷下跌。
近日,国家三部委下发的光伏新政——《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着实让光伏企业捏了一把汗,文件明确,暂不安排2018国家普通光伏电站建设指标,同时还指出自发文之日起,光伏发电的补贴标准均下调0.05元/千瓦时,即全额上网从0.75、0.65、0.55下调至0.7、0.6、0.5;分布式补贴标准由0.37元/千瓦时下调为0.32元/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