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无疑是美妙的,大多数企业也在这一年迎来了自己的增长红利期。但进入2018年后,全球格局风云突变,也让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霾。国内政策不确定,国外也受到如美国、印度、欧盟等国家与地区的不合理对待。在这艰难时刻,光伏行业的未来在何方,企业又将如何面对?
经过连续三四年的“超预期”增长,在一波“史上最严政策”的发布之后,我国光伏行业终于迎来了一个调整期。在2017年53GW新增装机的辉煌之后,2018年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转折。目前,由于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转折”,而是一个短期产能集中放量与需求极剧缩减反差之下的“急刹车”!
6月11日,针对笔者的《长文谏言:光伏产业可以软着陆,“531新政”幅度过大得不偿失》一文,光伏专家学者与业内人士纷纷致电,基本肯定了笔者的观点的同时,也指出笔者认识不够的问题。现整理成文如下:
近日,531新政的发布引起了行业地震。暂不发放普通电站指标、分布式只有10GW指标、补贴进一步下调,光伏行业似乎一夜之间迎来“凛冬”。近一周来,光伏上市公司的市值接连暴跌,尽管包括企业、行业协会等在内的行业人士各自都通过不同的手段建言国家能源局,但是政策的变动已经板上钉钉。虽然国家能源局一再强调,坚持发展光伏产业的决心从未动摇,但是行业的悲观情绪仍然挥之不去。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的出台是光伏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对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工信部启动2018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将聚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重点工业产品和设备上云、信息物理系统、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工业电子商务平台、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等七大方向,遴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降本增效始终是光伏行业永恒的主题,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推动,大众的目光逐渐转移至度电成本上,高效电池因此备受瞩目。近日,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在SNEC展会期间采访了南京英发睿能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张杰先生,针对行业降本增效、新一轮产能过剩以及企业该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531光伏新政”)以来,虽然国家能源局相关官员强调,国家发展光伏的方向坚定不移,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毫不动摇。但市场上却也不免出现了一些波动,有城市停止了新增项目备案,整体上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光伏组件、电池片价格也纷纷下跌。
近年来光伏储能市场开始兴起,逆变器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个新兴的市场,对于如何看待光伏产能产业发展前景?首航在光伏储能领域的布局和动作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启示?针对这些问题,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对首航新能源副总裁仲其正进行了独家专访。
日前,A股光伏龙头企业东方日升宣布,公司与欧洲复兴银行(EBRD)正式签署哈萨克斯坦40MW光伏电站项目融资协议。根据协议,此次融资方案由三笔贷款构成,其中包括按照哈斯克斯坦当地汇率折算的2200万美元贷款、由清洁能源技术基金提供的580万美元与绿色气候基金发放的420万美元资金支持。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部长Kanat Bozumbaev、东方日升董事长林海峰与EBRD银行行长Suma Chakrabarti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