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进入到下半年之后,一个词汇让各行各业都诚惶诚恐,那就是凛冬将至。从手机和汽车市场负增长上,很多人感受到科技的寒冬可能已经来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裁员成为大企业自保常用的手段,当然还有诸如苹果这样的砍单。但是,就是在如此不被看好的大市场环境下,有很多团队依然“逆风而行”,成为令人敬佩的创业者。而这个时代,也成为我们常说的“最坏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好的时代”。
该初创公司的负责人南策文表示,已经投资了10亿人民币(约合1.44亿美元)用于搭建生产线。该生产线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昆山市,年产能为100兆瓦时,计划到2020年将年产能提升至700兆瓦时。目前,他们将此类固态电池主要用于“特殊设备和高端电子产品中”,但是南策文表示该公司正与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商就将该固态电池用于电动汽车中进行磋商。
据外媒报道,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因此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尚未有公司将固态电池投入量产。现在,一家中国的初创公司表示,其已经开始建立固态电池生产线,并且将开始量产固态电池。
在卡车自动驾驶方面,一汽集团、满帮集团(中国最大的干线公路车货匹配平台)和智加科技(PlusAI)联合开发的无人驾驶商用车中,将会采用NVIDIA DRIVE AGX Pegasus,将会在2021年进行量产使用。此外,英伟达投资的图森,刚刚在上海拿下中国首张卡车自动驾驶路测牌照的公司,也将使用英伟达的产品。
11月15日,三星电子“三星未来技术论坛”在京举办。该论坛由三星电子Device Solution(DS)部门主办,百度、小米、海康威视等国内知名企业及AI领域的初创企业参与,共计约500名业内人士到场,共话未来。
近日,电动汽车初创公司菲斯克(Fisker)固态电池技术获卡特彼勒投资;宣布在新加坡建电动车厂的戴森也采用的是美国Sakti3研发的固态电池;同时,已宣布进入汽车领域的苹果公司也一直在研发固态电池技术。
据外媒报道,瑞士电池技术初创公司Innolith宣布对其创新电池技术平台进行商业化,以解决全球电力短缺。其低成本电池有助于稳定电网,防止停电,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为快速扩张的电动汽车车队充电,以及在能源贫乏的国家实现可靠的电力供应。
据外媒报道,瑞士电池技术初创公司Innolith宣布对其创新电池技术平台进行商业化,以解决全球电力短缺。其低成本电池有助于稳定电网,防止停电,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为快速扩张的电动汽车车队充电,以及在能源贫乏的国家实现可靠的电力供应。
近两年,随便问个路人什么最火,答案一定是人工智能(AI)。 甚至有研究者直言:“我做了这么多年模式识别(图像、声音等识别技术),都不敢称自己是做人工智能。而在AlphaGo之后,现在随便个和识别搭边的都称自己是搞人工智能了。”
GreyOrange成立于2011年,在新加坡、印度、日本、德国和美国设有办事处。该创企迄今为止已经从投资者那里融资超过1.7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Tiger Global Management、三菱、Flipkart和Project Verte。GreyOrange目前拥有员工超过4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