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2月9日电(记者徐海涛)氢能是一种能量高、洁净的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化学水解制备氢气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团队和高敏锐教授团队合作,研制出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三元纳米片电催化剂,展现出工业级的优异电解水制氢潜能。国际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日前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科研人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合作,首次成功将石墨相氮化碳应用于下一代量子点显示(QLED)技术,并成功制备了新型量子点显示器件。
经过刻苦攻关,我省国际合作计划专项——“半导体器件用镍铂靶材的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生产线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镍铂靶材替代了进口产品并远销海外。日前,由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该项目通过验收,总体评价为优秀。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自从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大部分溶液法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认证的效率达到20%以上。然而几乎所有高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都是用旋涂法制备的,这种制备方法无法满足工业化的高吞吐量与规模化制备的要求。
芯片制造主要分为硅片制备、芯片制造、芯片测试与挑选、装配与封装、终测五大环节,硅片制备是第一个环节,硅片质量对于后续芯片制造至关重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尺寸硅片主要由美日德等原设备供应商供应,国内没有成熟的生产链。
最近几年,三元策略已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去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目前,第三组分普遍的选择准则是与二元主体系有着互补的吸收光谱,以促进三元活性层对光子的捕获。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策略去选择第三组分制备高效率三元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基于两个二元子电池具有互补的光电参数。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周豪慎、何平团队应邀在能源材料领域刊物Adv. Energy Mater.上发表题为“Rechargeable Solid-State Li-Air and Li-S Batteries: Materials, Construction and Challenges”的研究进展文章,对目前固态锂空气电池、固态锂硫电池等二次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总结和展望。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中心汪正平与孙蓉领导的先进电子封装材料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相关成果以Flexible and Highly Sensitive Pressure Sensor Based on Microdome-Patterned PDMS Forming with Assistance of Colloid Self-Assembly and Replica Technique for Wearable Electronics为题,在线发表在ACS
纳米复合材料在能源、传感、催化以及太阳能电池领域有重要应用。现有的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大多是在纳米颗粒生成过程中实现材料间的复合,制备的材料往往需要后期处理
你是否在为手机每天充电而烦恼?近日,美国科学家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技术,也许将来会解决你的这一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