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分秒必争的关键时期。从工业4.0的提出,到“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再到两化深度整合的全面推进,我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变革步伐便从未停歇一刻。随着一个个智能工厂项目的规划、实施,中国制造业的脊梁正在不断得到强化。
最近一段时间貌似写了很多制造业的问题,而今天讨论的问题还是与富士康有关,11月23日著名的世界金融媒体《金融时报》发布报道称:苹果供应商富士康承认有学生在其iPhone制造工厂违法加班,明确显示出中国企业正在开始借助学校学生填补自己的劳动力不足。
10月以来,神户制钢、日产汽车、斯巴鲁等一连串造假丑闻,让日本制造业深陷泥潭,而今天,日本“造假天团”又添了一名重量级成员!
不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2025制造,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中型企业能够加入到这艘工业4.0的大船。昨日,首届中德合作创新粤港澳湾区城市论坛召开,中集智谷携手德国中德工业4 .0联盟,共建中德先进制造解决方案创新中心,开展深度创新合作,同时服务于东莞可以升级改造的企业和解决方案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九大进行了系统部署,不仅再次强调创新发展理念的首要地位,明确了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五个强国”建设以及打造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目标,还在任务部署上重点强调了6个方面:更加突出基础研究、战略支撑、战略科技力量、企业主体和成果转化、创新环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11月20日,中国发布了旨在提高制造业的私营投资的指导方针,包括针对私营企业加强财政支持和创新融资,以实现更绿色发展并提升价值链。
今后,北京市空气重污染一旦达到黄色预警,制造业企业就要通过停限产予以响应,且市级空气重污染应急企业增加500余家,达到712家。
说到日本制造业企业,相信大家心中都会涌现一些大名鼎鼎的名字,比如说松下、日立、东芝、夏普、三洋、三菱等等,这些企业在制造业可谓是大名鼎鼎,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上个世纪80、90年代是让人抢购的抢手货。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和竞相争夺的制高点。中国启动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也确定以智能制造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来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