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拥有13亿人口,凭借人口红利带来的强大内需和活跃的制造业,已然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与引人瞩目的经济增速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该国的基础设施产业仍是非常薄弱。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性文件出台,全国各省都在积极发力。其中,浙江制造、山东制造等迅速崛起,先进制造大省新方阵、新座次正在形成。
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升级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随着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掀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研发型制造企业只有将产品综合设计和系统仿真提到战略性高度,结合系统工程和企业运行要求,形成规范的复杂产品研发体系模型,才能真正在助力“中国制造2025”,站在行业的最前沿。
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芯片制造商GlobalFoundries(格芯,原名格罗方德)在中国成都建立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价值近百亿美元。美国《纽约时报》刊文《全球半导体产业重心继续向中国转移》。文章称,尽管看上去美国似乎在高端制造业势头强劲,但重心继续向中国转移。
你知道吗?其实Made in Germany也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德国人曾经被耻笑为“精神散漫”的民族,他们也经历过步履维艰的“山寨阶段”,甚至,他们的产品都要打上屈辱的符号“Made in Germany”。如今,德国制造已经是品质的象征,是领先的标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掀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包括湖南省、湖北省、江苏镇江、广东佛山在内的全国各省市地区都在朝着中国“智造”迈进。
“中国制造”正在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方面是外部竞争市场,国际高端和低端两头挤压,制造压力过剩;一方面是内部环境诸多约束,“脱实向虚”依然明显,制造动力不足。制造业如何振兴?
我们的国家是强悍的!但是强悍的背后也引人深思,一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有些根本性的东西却大幅度落后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