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生产计划没有权威性,且变化无常是致命的问题。不过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到来,很多聪明的企业已开始应用ERP系统,我们都知道,生产控制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提高效率。
今届“裘槎优秀科研者奖”得主之一的香港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崔晓冬,致力研究二维空间物料的物理特性,并发现二维硫属化物(2D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简称TMD)并非良好的光学材料,不适合用作制造太阳能板或LED灯。崔晓冬认为,不是所有物理学发现都可即时应用于生活,“但世界存有太多未知的东西,好奇心是研究的动力”。
为了学习德国制造业的先进经验,加快区域转型升级,11月初,宝安区成立了宝安中德(欧)产业发展合作联盟,加快创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的先行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记者从宝安区职业训练局获悉,宝安中德(欧)产业发展合作联盟的重要项目之一——首期中德产业合作总裁班即将于12月10日启程奔赴德国,开展中德产业合作和考察交流。
推进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提高制造业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培育经济增长新能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位专家,是否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朱高峰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作为华南地区顶级的3D打印行业盛会,3D Printing Asia 自创办以来就一直受到3D打印业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更是华南地区模具制造、汽车制造、、家电电子、航空航天、医疗、牙科、教育、家具、珠宝、消费品等各行业指定参观采购的品牌展会。
近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第三届信息战略论坛在苏州举行。论坛介绍了中国智能制造水平的情况,并公布了量化评估数据。据悉,今年中国制造信息化指数为36.9,比去年35.6提高3.8%,智能制造总体水平正快速逼近德国。
其实,尽管2015年线缆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较上年度有所减低,但仍显示出光明的产品出口形势。特别是中国“中国制造”线缆品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线缆产品大量进入国外工程市场,逐渐为世界各国认知。
近日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正泰新能源的杭州智能工厂内,记者看到,24小时全天候生产,全自动化流水线工序,全程透明可控,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形容,这是一个“会思考”的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