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何在这两年频频阻拦中国制造业的收购?观察者网在查询了公开资料后发现,中国业界这两年在西方的收购都和此案类似,并不求购大型公司,而是每次“主攻”一个细分行业,试图在该领域收购一家业界技术领先的企业。面对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大规模并购,德国政界开始变得忧心忡忡。
北京时间1月5日消息,知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周四发布了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初步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三星去年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达到14.6%,首次超越英特尔公司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
2017年与2018年交接之时,中外面板制造商先后宣布自己的8K面板研制阶段性成果。市场数据预测,今年65英寸以上的8K电视面板供应量将增加,65英寸将成为8K电视市场的关键产品,而未来5年,8K面板市场复合增长率达111%,一切表明,今年很可能成为8K大屏规模产出元年。
“十三五 ”以来,智能制造在钢铁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等方面应用不断深化,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65%,企业资源计划(ERP)装备率超过70%。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中,钢铁行业重点围绕流程型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
当前,智能制造的趋势正冲击着全球制造业的面貌和走向,业内出现了很多谈论这一话题的声音。例如,未来工业的进化方向是什么?智能制造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什么很多企业开始争相发展工业物联网?
对任何制造商或工业企业而言,控制系统都是产生数据的源头。但是,如果不能将其转化为分析结果并用于提高决策能力和绩效水平,数据便没有任何价值。原始设备制造商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等待访问形成解决方案所需的数据时耗费的时间过多,或是数据太多而解读收到的报警信息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不足。
瑞银中国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正处于一轮创新热潮之中,尤其在信息技术、新兴工业、家电等行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强,人口红利将升级为“工程师红利”。
在过去的传统制造业,成本核算通常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份进行,这也是长期以来公认的做法。但近年来,采用这种做法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这些信息一般来说用处不大,或者说是不够及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另外,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传统计算也存在很多缺陷。
当前,提升生产管理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而所谓智能,就是一个包含了感知、认识、学习、调整和适应等环节的循环过程,可以根据目标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以得到所期望的效果。其中,知识是智能实现的基础,智力是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
风电行业经过多年整合,目前设备制造及零部件环节的竞争格局清晰,龙头企业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长期需求方面,风电兼具资源禀赋丰富和低成本双重优势,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力量,目前国家政策框架也鼓励风电继续扩大规模,2018年有望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