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征求《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意见的函,根据考核办法,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义务主体包括以下类型:
世界经济论坛(WEF)研究报告17日指出,到2025年底前,机器人将负担现有52%的工作任务,比例几乎是现在的两倍,尤其是会计、客户管理、邮政及秘书等,会快速被机器取代。从现在到2022年,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电子商务及社群媒体等需要“人力技能”的工作需求会有所增加。
在智能制造体系架构中,作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智能研发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传统的设计制造业务模式而言,从需求调研、竞品分析,市场调研等方面获取产品设计需求,然后再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并将详细设计方案转变成可制造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流程,最后完成产品的制造过程并对外销售。从过去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流程没有什么问题,并且这种串行的研发制造流程也是目前制造企业的主流模式。
近日,浙江发改委公开征求《浙江省进一步加强能源“双控”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根据意见,到2020年,建立能源“双控”倒逼转型升级体系;
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将今年以来国家部署的各项降价措施,全部用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不得挪作他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各项降价措施平稳实施;要认真开展降价措施落实情况自查,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做好迎接第三方评估和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的准备。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执行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送我委(价格司)。
7月18日,江西发改委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江西煤电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江西全社会用电量延续了近一年的平稳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0.97%,高于全国水平1.54个百分点。我省第一、二、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带动全社会用电增长的结构分布与全国情况大同小异(详见图1)。全省全口径发电量累计597.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2%,统调发电量48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6%。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意见中要求完善峰谷电价形成机制。通过鼓励市场主体签订包含峰、谷、平时段价格和电量的交易合同。利用峰谷电价差、辅助服务补偿等市场化机制,促进储能发展。利用现代信息、车联网等技术,鼓励电动汽车提供储能服务,并通过峰谷价差削峰填谷获得收益。
近日,国家发改委向有关部门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引起行业广泛讨论,技术标准要求过高也让国内企业担心,300瓦时/千克、220瓦时/千克的电池单体比能量和系统比能量要求,让电池企业大为头疼。一旦《意见稿》真的实施,政策只会给技术领先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带来利好。
前不久,在国家发改委和贵州省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和贵阳市承办的2018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众多专家表示,电子商务通过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海量数据资源正帮助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更加协同高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成为驱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动力。
6月11日,针对笔者的《长文谏言:光伏产业可以软着陆,“531新政”幅度过大得不偿失》一文,光伏专家学者与业内人士纷纷致电,基本肯定了笔者的观点的同时,也指出笔者认识不够的问题。现整理成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