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产品一直被作为手机的延伸,提供诸如体温,睡眠心率显示等“没什么卵用”的功能,最近两年市场的热度在逐渐退去,曾经的智能手环王者Jawbone也已经宣告破产,目前智能可穿戴产品也仅有儿童4G手表这一刚需市场保持稳定的出货量。随着人工智能、eSIM、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凉了的智能可穿戴市场,可能会面临新一轮市场机遇。IDC数据显示到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2.523亿台,对智能可穿戴未来前景表示乐观。
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184.3亿,而可穿戴产品将是其中主要细分市场之一。纵观产业现状,可穿戴产品产业几乎都是受到运动健康需求推动,在几乎所有的可穿戴设备中,包括手环、手表、智能鞋、衣帽,健康功能不可或缺。
可穿戴产品的技术障碍之一是消除产品的材料和尺寸限制。鉴于目前的电池技术,可穿戴产品依然没有办法脱离电池形状来进行更灵活的外形设计。不过根据外媒近日消息,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灵活的柔性纺织电池,它不仅可以正常为可穿戴设备供电,同时还可以像普通的棉布一样柔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