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成为最大风口,相关数据显示,2014至2017年间,国内约700家人工智能创业企业获得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人民币。步入2018年,人工智能商业化探索开始,“没有商业落地能力的AI公司,技术实力再强,获得大量融资,也会被市场淘汰”,逐渐成为业内共识。那么在AI+时代下,真正落地应用有多少?国内又有哪些领域和企业做得更好一些?答案或许可从下面峰会和榜单中窥探一二。
自1991年第一次商业化以来,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LIBs)一直主导着当前的能源储存格局。然而,众多安全事件,有限的资源供应(锂,钴)和高成本似乎限制了汽车市场和固定储能系统的大规模利用。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自从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大部分溶液法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认证的效率达到20%以上。然而几乎所有高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都是用旋涂法制备的,这种制备方法无法满足工业化的高吞吐量与规模化制备的要求。
2018中国汽车论坛4-26日正式开幕。本次论坛主题是:新时代,新趋势,新策略。本次论坛主持人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汽车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师建华。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琦在“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发展瓶颈与解决方案 ”分论坛上发表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探索及市场机遇”主题演讲。以下为会议现场速记整理:
特斯拉、优步的事故频繁发生,自动驾驶事故谁之过的问题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近日,日本政府推出《自动驾驶相关制度整备大纲》为这一难题做解,“车主担责”一槌定音,消费者热情锐减对无人驾驶来说是一大阻碍。
据业内人士透露,随着5G移动技术和服务的即将商业化,移动芯片组供应商、电信运营商和相关供应链将在短时间内面临5G应用的初始融合,但5G芯片和终端设备的高成本可能会为主流市场5G智能手机销量带来不利的因素。
几乎在一夜之间,“人脸识别”成为科技行业炙手可热的名词,其百度指数从年初的1058飙升到最高达2910。除了Phone X的横空出世带来的市场效应之外,根本的原因是随着这项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领域的拓宽带来了行业发展,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公司也在今年喷涌浮现。
8月中旬,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寒武纪获得1亿美元的A轮融资,至此成为该领域的第一个“独角兽”,紧接着,9月初,华为在IFA 2017上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面向手机的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
据国外媒体报道,第五代网络是面向即将到来的数据导向型技术的关键因素。虚拟现实、自主驾驶汽车、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将成为未来行业的前沿,需要能够无缝传输巨量数据的网络。
据外媒报道,韩国SK创新(SK Innovation)星期四表示已经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生产。电池当中镍的成份有所增加,而钴等昂贵成份有所减少,进而使电池的生命有所延长及成本下降。